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涵盖宗教、历史、艺术、语言等领域,是研究中古时期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流散的命运。如何让这些文物重新聚首,成为文化研究者和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敦煌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和共享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数字藏经洞平台的建设背景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北魏到宋元时期的多种文献和艺术品。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物分散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手中,给研究和展示带来了极大不便。“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这些文物在数字世界中重聚、重汇,为敦煌学的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平台的建设目标与功能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性的藏经洞文物数字化科普研究共享平台。平台致力于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搜得准”“查得全”“看得清”“读得懂”“研得透”,通过数字化手段让用户深入了解敦煌文物的内涵和价值。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检索、经卷、绢画、缀合目录、文献知见录、识文释字、我的藏经洞等,全方位展示敦煌文物的丰富内容。
检索模块是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支持40多个细分类目及多维度检索。平台对藏经洞文献资源进行了系统性分类,涵盖宗教、历史、科学、文学、经济、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构建了全面且结构化的分类体系。用户可根据“文献类型”“现收藏地”“年代”“材质”等关键维度进行组合检索,实现对目标文献的快速定位与精准筛选,从而显著提升检索效率与学术研究的便捷性。
经卷模块依据中国国家图书分类法细分经卷类别,从精细化与层次化特征构建了经卷分类体系。平台的经卷版块集合单字检索、经卷展示与对照阅读、关联研究文献及智能问答等多项高级功能,并全面支持中文、英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的对照阅读,能够满足国际学者的多样化研究需求。
绢画也是敦煌藏经洞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展示,让用户能够清晰地看到绢画的细节。这些图像经过专业的数字化处理,不仅保留了文物的原始风貌,还通过技术手段增强了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用户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功能,仔细观察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由于时代久远,敦煌文献中存在大量残卷与残片。根据张涌泉等对包括《妙法莲花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在内的8部大经所做的统计,首尾完整的经卷仅占5.18%,其余均为残卷;而残卷可缀合量较大,平均约达27.83%。因此,残卷或残片的缀合成为敦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平台通过对相关公开发表成果的数字化处理,将已有的缀合成果汇总、再加工、编目之后通过平台对外共享,将缀合成果中的各独立编号残卷与文献知见录,以及对应数字资源关联映射,增加了缀合成果的可读性和连续性。
文献知见录模块是平台的特色功能之一,该模块整理了大量敦煌文物的在用、发布、在编编号,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经卷统计数据。平台知见录的数据涵盖已经发表的著作、论文、学术平台内的多种数据。针对各个编号体系,抽取其中编号的通用准则,遵循结构化数据的输出形式,对一卷多号、一号多形等问题进行了统一,制定了通用的编号映射规则。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深入了解敦煌文物的研究现状。
为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平台特别设置了“我的藏经洞”模块。用户可以在这个模块中收藏自己喜欢的文物,创建个人资料库,收藏文献、添加研究笔记、跟踪研究进度。这一模块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
平台的技术创新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进行了多项创新,融合多种前沿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
RAG方案。平台采用一站式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架构,利用增强检索和混元大模型,实现“检索+生成”双重增强。使用增强检索技术,结合向量检索,通过上下文理解,能够正确解析近义词、多义词,同时支持全文字符级顺词组合,提供全文检索服务,提升检索的召回率和准确率。
平台的建设成果
平台的数据录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敦煌研究院组织专业团队,对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整理。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合作,获取了大量文物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文物的图像信息,还包括文物的文字描述、背景知识、研究文献等多方面的内容。平台通过数字化处理和数据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了全面、准确、丰富的文物信息。
在功能开发方面,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用户的反馈和使用体验,平台不断完善检索模块、经卷与绢画模块、缀合目录与文献知见录模块、识文释字模块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平台还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不断引入新的功能和模块,如虚拟现实体验、智能问答等,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平台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不仅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数字藏经洞平台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便捷的研究工具。通过平台,研究者可以轻松地获取敦煌文物的信息,进行全文对比、原文解读、背景知识获取等研究工作。平台的智能化检索功能和知识图谱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敦煌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藏经洞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中重新汇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俞天秀 敦煌研究院)
(来源:中国文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