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周恩来正在访问印度时,一位西方记者当着众人提问:“周先生,您提到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国共之间的第三次合作。如果这一合作能够实现,蒋介石将会如何安排?是留在北京政府工作,还是继续在台北政府任职?如果他留在北京,是否会给予他一个类似部长的职位?”
当时,正值西安事变20周年,全球舆论都在关注国共是否会重新合作,尤其是共产党如何看待蒋介石。周恩来沉默片刻后回应道:“中国政府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努力争取蒋介石。如果台湾能够顺利归回祖国,蒋介石自然会有贡献,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留在祖国的任何地方。至于您提到的部长职位,恐怕不够高了。”
周恩来的回答并没有直接透露蒋介石的具体职位安排,但他明确表明,国共之间的合作并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部长职位。这一回应也暗示了党对蒋介石所提供的条件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对台湾的政策明确以武力统一为主。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这一统一台湾的计划。蒋介石在台海危机期间,坚决拒绝了美国政府提出的“一边一国”和放弃金马的建议,这使毛主席意识到:“蒋介石还有一些良知,他不想分裂中国,也不愿成为历史的罪人。”只要蒋介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并坚决反对台独,那么两岸之间就还有合作的可能。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陆的建设上,同时对台湾的政策逐渐从“武力统一”转为“立足武力,伺机而动,同时争取和平解放”。因此,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周恩来公开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为了推进和平解放的进程,双方必须先进行谈判。对此,章士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主动请缨担任两岸和谈大使。毛主席和周恩来都认为章士钊非常合适,于是特意写信让他前往香港与蒋介石接洽。
在这封信中,毛主席提出了如果蒋介石愿意将台湾归还祖国,他所能获得的条件:
1. 除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台湾的人事安排及军政大权将由蒋介石管理;
2. 若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会提供补助;
3. 台湾的社会改革会有所缓慢,但会在条件成熟时与蒋介石及台湾各界人民代表协商;
4. 国共双方必须确保不会互相破坏,以便重建合作关系。
信中最后,毛主席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一直担心,共产党若解放台湾后,可能会破坏他祖父母的故居与祖坟。毛主席已经指示,必须严格保护蒋氏祖坟及故居,这为后来的谈判铺平了道路。
1956年,章士钊将信件转交给负责国民党文宣工作的许孝炎。许孝炎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飞回台北,将信亲自交给蒋介石。许孝炎在递交信件后静静等待着蒋介石的反应,然而蒋介石看完信后沉默不语,反复阅读了五六遍,依旧没有做出回应。许孝炎等了许久,看到蒋介石依旧没有动静,最终叹了口气离开了。
蒋介石的沉默持续了几个月,直到1957年初,许孝炎接到了蒋介石的召见,并再次前往士林官邸与蒋介石会面。让许孝炎惊讶的是,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于中共的和平统一提议,我决定派人前往北平,了解中共的真实意图,你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许孝炎思考片刻,推荐了自己信任的宋宜山。宋宜山是蒋介石的学生,深受蒋介石器重,且在解放战争期间曾被解放军俘虏,是蒋介石的重要顾问。蒋介石采纳了许孝炎的建议,让宋宜山赴北京,前往大陆探讨两岸统一的具体事宜。
宋宜山于1957年4月,通过香港、广州转车抵达北京,受到了周恩来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在北京,周恩来向宋宜山详细说明了中共方面的立场及条件,并表示台湾一旦统一,将享有高度自治,并保留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中共方面提出,如果蒋介石愿意推动台湾统一,必须确保美国的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
宋宜山的这次北京之行,令他对中共方面的诚意深感满意。然而,宋宜山在给蒋介石写报告时,无意中肯定了中共的成就,这让蒋介石产生了疑虑,认为宋宜山可能已经被“收买”,因此决定中断此次接触。
蒋介石从1956年到1957年的态度转变,与记者曹聚仁密切相关。曹聚仁与蒋经国有着良好关系,1955年他多次邀请蒋经国派人赴香港汇报中共统战工作的进展,但没有得到回应。1956年,曹聚仁亲自访问大陆,并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高层领导的接见,还参加了国庆的观礼活动。回到香港后,曹聚仁撰写了关于这次访问的报道,这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关注。
蒋介石决定让曹聚仁前往浙江奉化,检查蒋氏祖坟是否完好无损。曹聚仁访问后确认祖坟无恙,并将照片寄回台北。然而,蒋介石对于此事却没有进一步回应,令曹聚仁感到困惑。
直到1965年,蒋介石终于决定再次向中共示好,并安排与中共展开新的谈判。此时,蒋介石已经深感时日无多,决定为祖国统一做出最后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提出了若返回大陆的条件,包括他自己和蒋经国的安置,台湾省的自治,以及不接受美国援助等内容。此时的条件远远超出了一个“部长”级别的职位,蒋介石依旧可以保持相当大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然而,尽管两岸的谈判一度进展顺利,但最终因为蒋介石的多疑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谈判于1975年被中断。蒋介石的去世标志着这一过程的终结,尽管随后蒋经国与大陆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接触,但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随着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相继去世,台湾的局势逐渐变得更加困难,而大陆则在不断壮大。如今,73年过去,台湾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两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