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少年天子》中的济度——顺治皇帝的从兄,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极端的个性而深受观众关注。济度推崇强硬手段和武力,始终看不起顺治皇帝的宽容仁爱。在其雄心壮志的驱使下,济度尽力推动表姐的女儿佟腊月入宫为妃,并促使她生下三阿哥,意图让三阿哥继承皇位。济度对顺治皇帝的疏远态度可见一斑,而顺治皇帝同样对济度心生反感。
从血缘关系来看,济度与顺治皇帝虽非至亲,但在家族地位上却具备较强的优势。济度与顺治皇帝的曾祖父相同,而安亲王岳乐则与顺治皇帝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是顺治的爷爷。因此,济度的家族背景相较岳乐更显得突出,尤其是他的祖父舒尔哈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使得济度自信心十足。更值得一提的是,济度的父亲郑亲王济尔哈朗,是与多尔衮一同成为顺治辅政亲王的人物。可以说,济度虽然年纪比顺治皇帝大五岁,但他所代表的家族权力和地位,令他在清朝权力结构中颇具骄傲的资本。
济度于1633年6月24日出生,生母为瑚儿哈苏氏,济度的长兄富尔敦则早在1633年5月13日就出生。虽然历史资料中称济度的母亲为郑亲王的三娶福晋,而富尔敦的母亲是侧福晋,但实际上,济度的母亲原本也是侧福晋。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月,济度的生母从侧福晋晋升为福晋,这一改动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同意。
济度的父亲济尔哈朗与苏泰太后的婚姻,另有一番历史曲折。苏泰太后本是叶赫部贝勒金台石的孙女,在其丈夫察哈尔汗去世后,她带着儿子额哲投降皇太极,并成为济尔哈朗的第四任福晋。尽管济尔哈朗的儿子众多,且均为庶出,济度却在年仅19岁时被封为世子,继承了郑亲王的位置。不幸的是,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济度的长兄富尔敦意外去世,济度的命运因此发生了转折,成为了郑亲王的正式继承人。
济度与多尔衮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显现了清朝初期宫廷的复杂格局。顺治四年(1647年)时,济尔哈朗的辅政权被剥夺,转交给多尔衮,而顺治九年(1652年),随着多尔衮的去世,顺治皇帝开始着手亲政,并进一步削弱了济尔哈朗的权力。济度的参与议政,在这一时期,已表现出他逐渐步入权力中心的趋势。
济度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参与征讨郑成功的福建战役。虽然当时他年仅22岁,且作战经验不足,但顺治皇帝仍然将他派往前线,辅以经验丰富的将领。在福建的战斗中,济度的表现远未达到预期,郑成功也认为派济度这样一个年轻未曾历练的将领来挑战自己无异于小丑。尽管如此,济度在福州、泉州等地的战斗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斩杀了大量敌军,并摧毁了大量敌方船只。
然而,尽管济度在战争中有所收获,他的行动却因海上突如其来的大风以及明军的反击,导致了他的水师损失惨重。清军一度被明军击败,济度只得命令撤军。郑成功对济度的无能并未加以杀害俘虏,而是以割耳割鼻的方式羞辱了那些清军士兵,这一场面令人颇感震惊。
济度在其父济尔哈朗和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等亲人的去世后,最终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回京。这段时间里,济度与顺治皇帝的关系虽然表面平和,但随着家族变故,他也渐渐失去了在朝中的影响力。顺治十四年,济度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和硕简亲王。此后,济度再未被派遣至前线,集中精力管理家族事务。
与此同时,济度的家族历史也出现了波折。顺治十四年,济度的生母被正式册封为和硕福晋,而济度的妻子与孝惠皇后是亲姐妹,两人的关系也成为朝廷内部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济度与顺治皇帝是亲戚关系,他却在多次政务中,未表现出过多的反对或主张。在顺治十四年,济度所提的“中宫笺奏”案,也显示了他不再像早年那般对权力产生过强的欲望。
济度的早逝,成为了清朝历史的一大遗憾。顺治十七年(1660年),济度英年早逝,享年仅28岁。尽管济度的继任者德塞年仅8岁,但这一历史时刻仍反映了济度未能完成自己的抱负与梦想。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济度的子嗣先后继承了简亲王的爵位,但均未能改变济度一生的悲剧结局。
综观济度的一生,他的命运虽充满挑战与波折,但也未必如同电视剧中所刻画的那般与顺治皇帝水火不容。更多的,是与家族权力、个人抱负和命运交织的悲剧性。他虽出身显赫,家族背景强大,但他终究未能改变自己短暂而痛苦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