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曾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务,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之一。1948年12月,他被列入陕北新华社发布的战犯名单。对国民党失望至极后,他毅然选择了新中国,并于1951年成为首位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人士。
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学领域的先驱。他编写了中国的第一本《地质学讲义》,是中国首位考察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首位系统研究中国山脉的学者,也是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曾是蒋介石的重要顾问,然而在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他选择投身新中国。
翁文灏出生于1889年,浙江宁波一个绅商家庭。1908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公费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并在1912年以卓越的成绩获得物理与地质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回国后,翁文灏拒绝了合资公司总工程师的丰厚待遇,选择进入清贫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担任教授。
1934年2月16日,翁文灏在从南京前往杭州进行地质调查的途中遭遇车祸,身受重伤。蒋介石下令全力救治,最终经过40多天昏迷,翁文灏奇迹般苏醒。此后,蒋介石因救命之恩邀请他加入政坛,翁文灏成为行政院秘书长,并开始为国民政府效力。
1945年冬到1946年初,翁文灏五次上书蒋介石,表达自己“愿为抗战胜利而辞职”的决心,申请辞去经济部和资源委员会的职务,计划前往欧美考察科学技术。尽管蒋介石同意他辞去职务,但仍保留他在行政院副院长的位置,令翁文灏颇感无奈。1948年5月,翁文灏被任命为“行宪”后的首任行政院长,承担起了内战中的重担。
作为经济部长时,翁文灏推行了国统区的“金元券”改革,试图应对当时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虽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有意推动改革,但在当时腐化严重的政府体系中,改革始终未能付诸实施,最终导致资本家对民众财富的掠夺,民众疾苦不堪。翁文灏因此辞去职务,对国民党的信心彻底崩溃,并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重新规划。
1948年7月中旬,蒋介石施压要求翁文灏坚决支持反共立场。翁文灏在南京电台上发表了要坚持“戡乱”并反共到底的声明。11月3日,翁文灏提出辞职,11月26日,蒋介石批准了他的辞呈。
1948年12月,随着国共争斗的胜负已成定局,翁文灏被列入中共的战犯名单。尽管他此时已只是名义上的政务委员,但由于曾担任高职,他仍在名单上。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政府官员的家属首先撤离,翁文灏将自己的家人送往台湾,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沮丧和懊悔,又有无奈和迷茫。
1949年,翁文灏首先前往香港,之后又转往法国。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陈毅提到翁文灏时表示:“翁文灏是书生,不懂政治,即使他在国内,我们也不会为难他。”翁文灏的儿子翁心源于10月15日抵达香港,将国内形势与中央的指示详细告知父亲。翁文灏很快拟定了一份自白书,回顾自己的从政历程,并表示:“我志愿本非从政之才,亦无从政之愿,愿以余生研学,成为新时代的良民。”他通过孙越崎和邵力子希望能够与中央沟通,争取早日回国。
翁文灏的自白书中提到蒋介石与宋美龄等人,导致居中沟通的邵力子等人都不敢将书交给中央。翁文灏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暂时留在香港,直到确定下一步行动。在与儿子商量后,翁文灏最终决定先行离港前往法国,而翁心源则陪同家人返回上海。
翁文灏在台湾辞去了最后一项职务——中国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于11月悄然离港,前往法国。1950年4月,周恩来通过邵力子告知翁文灏,中央允许他先行从瑞士回苏联,再返回中国,届时再就自白书发表声明。翁文灏对此犹豫不决,希望声明中仅限自责,不涉及他人。
1951年2月28日,翁文灏终于搭乘飞机离开法国,抵达香港。次日,他经澳门进入广州,并于3月7日抵达北京。翁文灏入住王府井饭店后,开始认真反思过去的错误,并撰写了《反省以往错误回到人民中间》一文,长达12000余字。
3月15日,翁文灏将文章提交给孙越崎、邵力子征求意见。几天后,翁文灏与邵力子一同前往北京饭店,接受了统战部副部长徐冰的召见。经过一番修改与完善,5月17日,王昆仑来访,提出文章应更坦诚地向人民低头,彻底批评自己的政治错误。翁文灏根据建议再次修改,最终于7月21日将认罪书送交统战部。
8月4日,经过长时间的反思与修改,翁文灏的认罪书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可。翁文灏从此回到锡拉胡同18号家中,开始了更为平静的生活。1952至1954年间,他专心著述,撰写了大量的历史文章与诗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人类进化史纲》和《中国古代史新研》。
1954年6月,地质出版社邀请翁文灏参与地质学书籍的编写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也询问他是否愿意向台湾广播讲话,翁文灏乐意效劳,并很快准备好了讲稿。
1954年12月,翁文灏被列为第二届全国政协的“特别邀请人士”,并在12月20日的政协会议上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握住他的手,称赞道:“翁先生回来了,好啊,好啊。”翁文灏在大会发言中详细讲述了自己“投向人民”的心路历程,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尽管翁文灏没有其他专职工作,但凭借他在科学与经济领域的经验,他成为了政协中的积极参与者,时常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好评。1971年1月27日,翁文灏在82岁时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翁文灏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父亲。其次子翁心翰在抗战期间曾是空军的英雄。1944年9月16日,翁心翰率队在桂林上空作战时不幸牺牲,年仅27岁。翁文灏痛失爱子,心情极为沉痛,写下了《哭心翰抗战殒命》,表达了父亲对英雄儿子的深切哀悼。
这位曾经历过辉煌与坎坷的学者,最终以自己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爱国情怀,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