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杀了刘伯温,为何朱棣要杀掉刘伯温的儿子?原因只有一个字
创始人
2025-09-17 01:02:58
0

当然!我帮你将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些:

---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之后的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体验到更多参与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开国的重要文臣,因功被封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伯爵,且爵位得以世袭永传。民间关于刘伯温的传说甚多,他一直被塑造成一位具备神机妙算、预见未来的“神算子”形象,深受后人敬仰。

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艰难历程中,李善长身处后方,掌管粮饷兵力,保障了军队的充足供给,被誉为朱元璋的“萧何”;而徐达以雷霆万钧之势指挥战斗,攻破元大都,结束元朝统治,在明朝开国将领中犹如“韩信”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刘伯温则是朱元璋极为倚重的谋士,常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辅佐皇帝做出正确决断,被当时人视为朱元璋的“张良”。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参与修订《大明律》,并提出“卫所”制度,成为明朝制度建设的重要推手。

然而,刘伯温的身死及其父子三人的结局,却为这位功臣的一生披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任太史令。然而,大明初立的局势并不平静,宫廷内部暗流涌动,矛盾不断积聚。

李善长作为首席功臣,被封为丞相,掌控朝政。刘伯温则掌管谏台,担任御史中丞。但自宋代以来,御史台的职能已逐渐由监督君王转为约束宰相和高官的工具,变成君王钳制权臣的利器。

作为朱元璋的“张良”,刘伯温在初建明朝的权力架构中被放置于李善长的对立面,令“萧何”与“张良”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彼此针锋相对。

刘伯温早年曾考取元代进士,亲历元朝政权的混乱与宽松无力的律法。他极为推崇严刑峻法,且自述性格“嫉恶如仇”,这使他树敌颇多。

朱元璋欣赏刘伯温的才能和敏锐洞察,支持他坐镇御史台这一得罪人的关键位置,长期保持权力。

然而,纵然机智过人,刘伯温亦难免出现失误。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告老还乡,力荐汪广洋与胡惟庸接任丞相职务,朱元璋于是将丞相职位分拆为左右丞相。

此前,朱元璋曾与刘伯温商议人选,刘伯温明确指出汪广洋和杨宪无丞相之才,且对胡惟庸也持保留态度,认为其不能胜任此职。然而,他的忠言未被采纳。结果,李善长退隐前,担任中书左丞的杨宪即被诛杀。

朱元璋未曾预料,这场权力更迭数百年后将使他背负“毒杀功臣”的恶名。

不久,刘伯温病重。胡惟庸作为左丞相奉朱元璋之命派御医探访,送来汤药,却使刘伯温的病情加重。刘伯温虽察觉异常,但尚未探明朱元璋的用意,只是婉言进宫提醒此事。不久,刘伯温去世。坊间传闻他是被“毒杀”。

数年后,御史中丞涂节先后上奏,揭发胡惟庸谋反,汪广洋包庇杨宪,朱元璋震怒,夷灭胡惟庸家族,将汪广洋流放海南。后来,汪广洋因诏书斥责其误国,途中自尽身亡。

胡惟庸案爆发后,刘伯温的死因再度被关注,甚至有人猜测朱元璋是否借胡惟庸之手除掉刘伯温。然而,胡惟庸和汪广洋被弹劾罢免和处死,皆在刘伯温去世五年之后。

刘伯温被“毒杀”后,胡惟庸借机陷害,汪广洋又故意隐瞒,导致刘伯温长子刘琏也惨遭杀身之祸。

朱元璋除灭胡惟庸全族后,还废除了丞相一职。刘伯温的伯爵爵位则由刘琏之子刘畾继承,准许“诚意伯”爵位在刘家子孙中世袭罔替。

刘伯温次子刘璟被提拔为“阁门使”,负责顾问奏对、监督百官,朱元璋对他器重有加,寄予厚望。可惜,命运多舛,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均在朝堂风云中遭遇悲惨结局。

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怀念之情深厚,对刘琏和刘璟寄予厚望。得知刘琏身故,朱元璋悲痛不已,亲撰悼文,派使者到刘琏任职地凭吊,对其廉洁与才能赞誉有加。

刘璟比兄长更像其父。他不仅继承了刘伯温的聪慧,还表现出对兵法和战局的敏锐洞察。史书中,刘琏被称为能吏,而刘璟则更显“执拗”刚直。

刘伯温历经王朝兴衰,更加通达世事。朱元璋疼惜刘璟,待他如家人,将他带入偏殿。刘璟不仅精读经史,还研习兵法,继承了父亲嫉恶如仇的性格,常指出朝臣奏对中的失误,协助朱元璋察纳遗缺,甚至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藩王朱棣。

据《明史》记载,刘璟每年应朱元璋召入宫,与皇子们嬉戏。一次下棋时,朱棣问他:“难道不能让几步吗?”刘璟严肃回应:“该让的自会让,不该让的一步也不能退让。”

人生如棋,朱元璋驾崩后,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昔日棋盘上的对手最终在战场重逢。明帝国是棋局,王皇相将是棋子。

洪武年间,刘璟随军平叛崭露头角,令朱元璋称赞“真不愧是刘伯温的儿子”,并调他为谷王朱橞的长史。谷王镇守宣府,堪称大明的北大门。

“靖难之役”爆发,谷王响应建文帝号召,率兵南下护卫南京金川门。刘璟向建文帝献上十六条平叛建议,未被采纳。反被调离谷王身边,转至李景隆麾下。

李景隆未采纳刘璟计策,兵败如山倒,朱棣兵临南京。刘璟病中再次进献对策,仍被忽视。目睹建文帝节节败退,刘璟无奈辞官归乡。

1402年,朱棣在南京称帝,改元永乐。朱棣忆起昔日在宫中棋艺高超的对手刘璟。然而,刘璟未获参与战局之机,留守家乡。

朱棣派人召见刘璟,意图起用。刘璟怀念朱元璋的期望,痛念兄长刚直,继承父亲的正直与执拗,拒绝接受朱棣的赐官。见朱棣,刘璟仍称其为“殿下”,直言百年之后朱棣也逃不过“篡位”的历史评价。

此言激怒朱棣,刘璟因“忤逆”罪入狱。当晚自缢身亡。

刘璟才智过人,深知此举是在刻意激怒朱棣。两人曾多次下棋,刘璟深知皇帝权势,知道难有回旋余地。或因朱元璋的恩情,刘璟无法接受朱棣的恩赐,选择与家人一样,宁死不屈。

虽以忤逆罪入狱,朱棣并未株连刘家,赦免了刘家世袭爵位。刘伯温家族的荣誉未被剥夺。

关于刘琏身故,也有说法指其被胡惟庸党羽逼迫投井自尽。刘伯温遭胡惟庸毒害,其父子三人在明初权争中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他们的命运,既是明初皇权斗争和党争激烈的缩影,也是两百年明史中众多被权力浪潮击打官员的缩影。

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铁腕皇帝虽以强势手段压制了朝堂波澜,却也使许多忠臣良将遭受沉重打击。

刘伯温试图逃离这场风暴,却未及,长子刘琏被卷入党争,次子刘璟选择直面风浪以报答朱元璋恩情。

古语有云:皇权无情。刘伯温父子的悲剧,归根究底不过是“权”字作祟。面对浩大皇权洪流,刘伯温一家虽才华横溢,却终难自主命运。

---

参考文献:

郝兆矩.《刘伯温评传》[M].作家出版社,1998.

陆杰峰.《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

黄建东.《不可让者不敢让》[J].意林, 2009(6):1.

---

这样改写你觉得怎么样?需要我帮你调整风格或再丰富细节吗?

相关内容

黄山两日游攻略及费用明细,...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2025-09-16 09:05:17
江西婺源玩4天最佳行程推荐...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江西...
2025-09-16 09:05:02
世锦赛女子链球摘铜,张家乐...
9月15日,世锦赛女子链球决赛中,赵杰、张家乐分别以77米60、7...
2025-09-16 09:04:50
重庆旅游4天旅游路线,国庆...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前往山城重庆,开启一场为期四天的...
2025-09-16 09:04:18
原创 ...
1948年10月初,东野主力围困锦州,迫使这座城市陷入孤立。与此同...
2025-09-16 09:04:04
原创 ...
大家都知道,陈毅陈老总以性格直率著称,时常说出让人意外的惊人之语。...
2025-09-16 09:03:46
原创 ...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很...
2025-09-16 09:03:35
原创 ...
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
2025-09-16 09:03:33
原创 ...
在《隋唐演义》的高潮部分,李元霸凭借其横扫战场的惊人武力成为了众人...
2025-09-16 09:03:31

热门资讯

原创 湘... 神秘的湘西,拥有着丰富而神奇的历史。民国时期,这片土地一直被匪患困扰,尤其是位于湘鄂川三省交界的龙山...
原创 秦... 秦昭襄王,和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一样,都是《过秦论》中提到的“奋六世之余烈”...
三星堆博物馆闭馆3天!新馆开放... ▲工作人员对文物展陈进行升级 近期,三星堆博物馆发布临时调整闭馆公告:“因大型展柜维护检修材料准备等...
原创 白... 《——【·前言·】——》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正当他屡战屡胜、威震四方时,秦王嬴政竟赐死...
原创 百...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不妨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您与我们一起讨论、分享,还能让您更...
原创 “... 自赖清德上台之后,民进党当局就不断激化两岸矛盾,不仅鼓吹两岸“互不隶属”,还公然称大陆为“境外敌对势...
原创 诸... 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的责任变得愈发沉重。刘备临终时留给诸葛亮的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原创 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的国庆庆典活动每年都在举行,成为举国欢庆的重要时刻。若能够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观...
郭静云||自然神明观:从信仰到... 【编者按】本文为郭静云先生所著《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下编。在...
原创 难... 在阎罗殿内,十殿阎罗正在恭敬地伺候唐朝的皇帝李世民,同时也不禁好奇地询问崔判官:“唐王还能在位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