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和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一样,都是《过秦论》中提到的“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君主之一。在这些君主中,他的在位时间排行第四,但其对秦国的贡献却可以排进前三。秦昭襄王的在位长达五十六年,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而他的长寿也间接导致了他儿子秦孝文王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执政时间仅有一年,正式在位时间不过三天。
秦昭襄王的超长在位时间使得他在秦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五十六年的统治,他几乎用了大部分时间进行对关东各国的兼并。多达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发动战争,争取对周围列国的胜利,而每一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最多也不过三年,基本上每年秦国都要与其他国家交战。诸如秦国与韩魏伊阙之战,五国伐齐之战,伐楚鄢郢之战,华阳之战以及著名的长平之战等,这些著名战役大多发生在他的统治下。尤其是长平之战,它深刻削弱了赵国的力量,使其元气大伤,为日后秦国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至于秦国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统一,答案的关键就在于秦昭襄王还能再活多久。如果他只活几年的话,秦国的统一进程将受到严重的拖延。长平之战虽然是秦国的胜利,但代价不小,紧接着的邯郸之战更是秦国的惨败,两场战役共造成四十多万的兵员伤亡,这对秦国的军事力量和国力造成了极大的消耗。这一度使得秦国不得不放慢统一步伐,从全面打击六国的战略转向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
如果秦昭襄王仅仅再活几年,秦国的实力可能难以恢复到鼎盛状态,攻灭六国的统一大业将无法迅速实现。然而,如果他能够在位更久些,那么完成大一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假如秦昭襄王能再执政三十年,他绝对能够完成兼并六国的事业,达成统一。
在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子秦孝文王继位,但只统治了大约一年时间,其中有三天时间是正式在位。随后的秦庄襄王执政三年,而秦王政在13岁时继位,直到22岁正式开始亲政,并提出统一六国的战略。在他实施这一战略前,秦国以援燕抗赵为名,开始了对赵国的攻击。此后,秦国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攻占战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从秦王政少年即位,到成功统一六国,整个过程经历了26年。而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合计约四年,这意味着秦国的统一实际上是在秦昭襄王去世后30年才得以完成。因此,从时间上看,若秦昭襄王能够多活三十年,秦国肯定能够完成统一,达到大一统的目标。
但实际上,如果秦昭襄王能够在位更久一些,秦国的统一进程可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虽然秦昭襄王去世后,秦王政才少年即位并且历经四次王位更替给秦国带来了内外冲击,影响了统一进程,但假如他能继续在位,秦国的稳定性和持续的战争攻势将有助于减少关东各国恢复国力的时间,尤其是赵国。赵国在长平战役后,若秦国乘胜追击,很可能在早期便能削弱赵国的抵抗力量,甚至有可能直接灭赵。
总的来说,时间的因素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赵国和其他六国在秦国持续打击的过程中不断恢复实力,这使得秦国在后期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赵国在长平和邯郸之战后的恢复,为秦国带来了额外的困难。若秦昭襄王能够继续执政,缩短六国恢复的时间,秦国完成统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甚至可能在十五年内就能完成。
如果秦昭襄王再活十年,秦国的统一大业或许会提前实现。而六国的不断恢复,无疑加长了秦国的征战时长。在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下,秦国最终通过策略调整,逐渐将战线缩小,并用重金拉拢其他国家的贵族,最终分化瓦解,完成了统一事业。
总而言之,时间对秦国的统一过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若秦昭襄王能够多活些年,秦国的统一将更加迅速,六国的力量恢复将受到抑制,秦国也能避免后期的多次王位更替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最终,秦国势必能够在他继续执政下,早日实现统一。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