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云南巡抚朱国治为国捐躯,平西王吴三桂趁机起兵反叛。次月,吴三桂的叛乱消息传入京城,三藩之乱刚刚开始时,朝廷形势异常严峻,局面对大清极为不利。吴三桂先是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占领了整个贵州,并且在短时间内攻下了湖南衡州;接着,镇守福建的靖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也投向吴三桂,加入了反叛行列;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耿精忠也选择起兵反叛,吴三桂的势力开始迅速扩张。同时,吴三桂的党羽遍布各地,连原本忠诚的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婿孙延龄,也在妻子孔四贞的劝告下,依然决然起兵;在陕西,陕甘提督王辅臣也在宁羌发动叛乱,直接斩杀了朝廷派驻陕西的经略莫洛;此外,郑经的势力趁机在福建和广东沿海肆意骚扰……如此众多的叛乱让大清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这一连串的危机,康熙本打算亲征南方,然而在议政王大臣的集体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康熙亲自带兵南下并非上策。于是,康熙决定派遣三路大军前往南方征讨叛军,这一决定使得京城一度陷入空虚的境地。就在此时,远离京城的大清第三位察哈尔亲王博尔济吉特·布尔尼,本应率领部队南下协助朝廷平叛,却意外地心生叛意,计划趁京城兵力空虚之机发动政变,除掉康熙与孝庄太皇太后。
康熙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终于带领兵马起事。布尔尼乃太宗皇帝的亲外孙,母亲固伦温庄公主是皇太极的嫡女,按辈分来讲,他与康熙关系非常近,可以说是康熙的亲表兄。为何如此亲近的布尔尼会在此时背叛大清呢?这就要追溯到大清建立之前,太祖努尔哈赤在蒙古部落的征战。
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顺后金的部落之一,也因此成为满蒙联姻的重中之重。科尔沁蒙古的势力逐渐壮大,频繁与后金联姻,甚至成为后金政治与军事的重要支柱。然而,这样的强大引起了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忌惮,1625年,林丹汗率兵攻打科尔沁部,尽管得到了后金的支援,最终仍未成功。
接下来,林丹汗的势力逐步壮大,并多次试图攻占其他蒙古部落。1628年,他成功征服了土默特部、喀喇沁部和鄂尔多斯等多个部落,掌控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虽然皇太极多次尝试拉拢林丹汗,但林丹汗始终没有屈服。皇太极亲自率兵征伐察哈尔,经过一系列战斗,林丹汗未能获胜。最终,林丹汗带着残兵败将退往青海,然而在翌年病逝,继承权之争导致察哈尔的势力迅速瓦解。
林丹汗的正室博尔济吉特·娜木钟改嫁后金大汗皇太极,生下了太宗皇帝的女儿固伦端顺长公主。在皇太极登基后,固伦温庄公主嫁给了林丹汗的长子额哲,这一联姻再次加深了两家的关系。然而,额哲去世后,固伦温庄公主嫁给了阿布鼐,阿布鼐在继承察哈尔亲王爵位后,开始展现出对大清的不满,尤其是在与父亲林丹汗的历史牵连下,阿布鼐始终对大清有着不小的怨恨。
尽管如此,阿布鼐在表面上始终保持臣服,直到康熙即位后,他的父亲被康熙幽禁在盛京,阿布鼐心中对朝廷的怒火愈加熊熊燃烧。阿布鼐的儿子布尔尼,亦承受了类似的历史负担。布尔尼年轻时曾对大清的称霸和扩张持有不满情绪,尤其是在父亲被幽禁后,他深感家族的耻辱,暗中酝酿反叛。
康熙亲政后,布尔尼始终未曾真正向朝廷表忠心。直到康熙十一年,他才首次正式朝觐,并在康熙十四年秘密策划起义。三藩之乱的爆发使得布尔尼看到了难得的机会。朝廷主力都已南下,而京城的防备明显空虚。布尔尼和弟弟罗不藏、僧格浑津等人联合起来,秘密铸造兵器,训练兵马,逐步准备起义。布尔尼得到了察哈尔都统晋津等人的支持,并联系了驻防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官兵。
然而,布尔尼并没有完全小心谨慎地计划自己的起义。在叛乱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刻,布尔尼的亲家辛柱公主的长史察觉到他的意图,并将消息及时告知朝廷。康熙与孝庄太皇太后闻讯后,商量对策,决定以幽禁父亲阿布鼐的方式来诱捕布尔尼。
布尔尼接到召见时,立即识破了朝廷的意图,将侍卫塞棱抓了起来。尽管如此,康熙已经有所准备,迅速调整了应对策略。布尔尼依然按照原定计划发起叛乱,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率领数千人向张家口进发。然而,布尔尼的叛军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逐渐失去了主动权。最终,在康熙派遣的将领图海的指挥下,朝廷军队很快组织起来,前往平定叛乱。
图海通过组织八旗家奴组成的“虎狼之师”迅速逼近布尔尼的部队,并成功击败了叛军。布尔尼被迫带着弟弟罗不藏逃入深山,最终被科尔沁额驸沙津所杀,彻底落败。至此,察哈尔叛乱宣告结束,布尔尼的叛乱不仅未能成事,反而彻底丧命。布尔尼的父亲阿布鼐,也在康熙的命令下被处死。自此,大清再无察哈尔亲王。
布尔尼本可以安享荣华一生,享受皇族的尊荣,但他和父亲一样,始终未能放下与大清之间的历史恩怨。最终,他的结局也如命运所安排,带着家族的耻辱走向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