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辛勤构思和笔耕,只为维持家计,盼望各位观众老爷多多包涵和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衷心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支持与厚爱~~~
文|张润晨
编辑|t
刘邦,这位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令人谈之色变。他的出身并不显赫,只是沛县一个普通亭长,掌管着一个小乡村。换句话说,他的身份就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地位平凡无奇。
再来看他的性格,喜欢喝酒,讲究义气,为人随性自然,若用现代语言形容就是:“这哥们儿不靠谱,根本不像能做大事的料。”然而,正是这么一个草根英雄,最终却击败了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尤其是那首他在故乡即兴吟唱的《大风歌》,更是令后人拍案叫绝,气势磅礴,气象万千。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德行不高”的刘邦,究竟凭什么成就了如此霸业?今天,我们就借助《大风歌》,细细探究刘邦成功的秘密。
说到《大风歌》,这首诗诞生于刘邦一次重要的胜利之后,充满了豪情壮志。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凯旋回到故乡沛县。乡亲们纷纷出门迎接,他兴致勃勃地请大家共饮庆功。酒席间,酒意正浓,刘邦击筑高歌,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大风歌》。
《大风歌》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短短二十三个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刘邦的豪迈、骄傲以及内心的忧虑。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了风起云涌、风云变幻的壮阔景象。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写照,更隐喻了当时天下动荡、群雄逐鹿的局势。在这风云激荡之中,刘邦凭借智慧和果断,击败强敌项羽,站稳了自己的江山。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描写了刘邦凯旋归来时满怀自豪的情景。从一个小亭长一路打拼,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平定了众多叛乱,威震天下,这样的成就让他骄傲不已。
但这份骄傲背后也夹杂着一丝忧虑。他深知,江山尚未稳固,诸侯割据,叛乱随时可能再起,就如英布的叛乱一样。
于是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然流露出刘邦的内心渴望。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帝国,亟需忠诚且英勇的猛士守护边疆,巩固政权。唱这首歌时,刘邦甚至泪流满面,忧虑与紧迫感溢于言表,这种情感深度非一般人可体会。
刘邦和项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项羽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气吞山河,破釜沉舟,震慑四方。但正如韩信所评,项羽勇猛却缺乏谋略,行事鲁莽,靠的是蛮力。
他一路斩杀无数,进入咸阳时更是屠城焚宫,杀降王子婴,这样刚猛无敌的做法,虽使他成为“西楚霸王”,却也树敌无数,最终陷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而终。
反观刘邦,风格截然不同。他不讲究所谓英雄气概,更重务实理性。刘邦打天下讲究顺势而为,注重人心归顺。
入咸阳后,他立即颁布“约法三章”,严禁掠夺,关中百姓因此对他极为拥护。相比项羽的刚猛,刘邦更善于运用“柔”策略,赢得民心。
刘邦务实的态度还表现在他对“面子”的处理上。鸿门宴上,面对项羽杀机,他毫不犹豫以卑辞厚礼求生,差点丧命。
他舍弃所谓的英雄面子,保全了自己生命。后来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虽心怀不满,但仍安然赴汉中。他清楚,保留实力胜过硬拼到底。这种权衡利益、理性处事的态度,是他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
除了务实,刘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用人之道。他非常清楚自身的短处,知道自己不是最聪明或最能打仗的,但懂得依靠贤才。
他曾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谋略不及张良,后勤不如萧何,作战不如韩信,但能用好他们,这就是他赢得天下的关键。而项羽则因猜忌,最终失去范增这位重要谋士。
韩信的故事尤为精彩。韩信初投刘邦时没有立刻重用,一度想离开,萧何夜奔追赶,力荐重用。刘邦大胆起用韩信,拜他为大将军,任其独当一面,成为决胜关键。
刘邦不仅克服对韩信的怀疑,还赢得其他老将的支持,体现了知人善任、信任部下的胸怀。
项羽却因猜忌逼走范增,失去良师益友,只能凭个人勇力拼搏,这也注定了两人不同结局。
《大风歌》虽短,却高度凝练了刘邦的人生智慧和政治抱负。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既描绘自然风景,更象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
从秦末群雄争霸,到他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深知这是一场风起云涌的历程,而他正是那风中的屹立者。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表达了他凯旋归来的豪情壮志。一个从小亭长成长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的自豪感无可置疑。
但这份自豪背后也隐藏着隐隐的不安,因为他明白守护江山比夺取更难。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道出了刘邦对人才的渴求。大汉初建,面对复杂内忧外患,他迫切需要忠诚勇敢的人才来稳固政权。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才汇聚了张良、萧何、韩信等杰出人才,为大汉稳固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大风歌》和刘邦的行事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务实、理性、知人善任以及对权力利益的清醒态度,让他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
刘邦或许道德不算完美,有时甚至显得冷酷无情,但正是这种冷静务实,使他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
项羽虽是真英雄,却过分看重个人荣誉,缺乏全局观和用人智慧。失败在于看不透人心,靠勇力而非智慧。
刘邦懂得顺应时势,团结人心,这些成就了他最终成为天下霸主。
《大风歌》不仅是凯旋之歌,更是开国君王的心声,见证了刘邦从凡人到帝王的成长,展现了他的雄心与忧虑。
他不是完美英雄,但却是成功帝王。他的成功背后,是深刻人生智慧和冷静现实把握。
这位“道德低下”的刘邦,正因对人性和现实的精准理解,才成为乱世中的最终赢家。
参考资料:从“无赖”到皇帝:刘邦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凤凰网 2017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