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八年,上海闸北区有一家颇具规模的水果店,名叫于家水果店,生意红火。
这家水果店的老板名叫于富,籍贯山东叶县。从小随父母赶海,耳濡目染中学会了不少做生意的门道。成年后,他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来到上海,凭借着积累的经验开起了水果店。
当时,山东莱阳的茌梨在南方非常受欢迎,于富便雇了大板车,把新鲜的茌梨长途运送到上海闸北区。
由于交通不便,加之路途遥远,茌梨在运输过程中经历了颠簸与风雨的洗礼,等运抵上海时,梨皮多已破损,开始腐烂。
于富心急如焚,便让伙计们将这些梨摆在院子里晾晒,甚至尝试削皮处理,但无论如何处理,这些梨仍然卖不出去。
就在于家水果店对面,有一户破旧的小宅院,住着一对叫王强的夫妻。
那时,清朝内忧外患,民生困苦,粮食短缺。王强夫妻看到于家扔掉的大量烂梨,便捡来削皮,挖去坏掉的部分,拿来充饥。
吃过这些烂梨后,夫妻俩发现梨味甜美,便将削好的梨切成小块,用一个铜钱卖5块钱,生意异常火爆。
赚了些钱后,夫妻俩更有干劲了,开始主动从于家水果店低价买进烂梨。由于烂梨价廉,于富全部卖给了他们。
买回来的梨,王强夫妻先削皮,再放进大缸里用糖腌渍,味道更加香甜。
这糖腌梨一上市便引发热销,供不应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夫妻俩不得不起早贪黑四处收购烂梨,还雇了两名工人帮忙。
王强将削好的梨放入大铁锅中熬制梨汁,进而制成了梨膏糖。
转眼春天到来,时令梨已绝迹,但人们对梨的渴望不减,梨膏糖因此迅速成了南方知名特产。
第二年秋天,钦差大臣彭玉麟巡查上海闸北区时,当地官员买来梨膏糖赠送他。
彭玉麟尝后,酸甜适口,十分喜欢。回京后,他特地带了一些梨膏糖献给慈禧太后。
当时慈禧太后正患风寒感冒,频频咳嗽。吃了梨膏糖后,她觉得味道极佳,病情也有所缓解,遂下旨地方官将梨膏糖列为贡品,每月定量送往京城。
有了圣旨支持,地方官府大力扶持王强夫妻,特批场地和原料设备,夫妻俩顺势扩张,正式开办了梨膏糖厂。
由捡破梨发家致富,竟成皇室贡品,梨膏糖一时间火爆异常。
于家水果店老板于富暗中打听后得知梨膏糖是用烂梨制成的,心中既嫉妒又不甘,怕得罪皇上,便在夜晚悄悄写下一张写着“天之道”三个字的纸,贴在梨膏糖店门口。
第二天一早,王强妻子开门见此,急忙告诉丈夫有人捣乱。
王强看了看门上的纸条,笑得合不拢嘴,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正愁店铺名号该怎么起,天赐我‘天之道’三个字,太合适不过了。皇上和太后都爱吃的梨膏糖,用‘天之道’当招牌,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他找书画店制作了一个大匾,上面写着“天之道梨膏糖”,挂在门前。
街上行人见了匾额,都知道这是皇上和太后钟爱的梨膏糖店,远近顾客纷纷而至,生意蒸蒸日上,规模不断扩大。
于富见谋划失败,心生恼怒,却被对头乘机利用。
某日深夜,他手持油笔来到梨膏糖店墙上,画了一只缩头乌龟,并写下“大言不惭,不知羞耻”几个字。
次日清晨,王强开门见墙上的乌龟图案和字迹,灵机一动,兴奋地告诉妻子:“我正想为咱们梨膏糖设计商标,这乌龟形象太好了。乌龟寿命长,象征长寿,吃了我们的梨膏糖能延年益寿。”
妻子听后拍案叫绝:“真是雪中送炭,绝妙!”
于是夫妻俩便以乌龟为商标,印制后贴在罐子上。人们见了商标,无不称赞,觉得名号和图案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