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最令人惋惜的谋士,无疑是郭嘉,字奉孝。他的才智堪称非凡,是一位纯粹的谋士,远远超越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表现。虽然在史书中,诸葛亮的事迹被极力渲染,但郭嘉在历史上的真正表现,却显得更为卓越。他不仅极为聪明,而且拥有能够洞察未来的非凡能力。郭嘉曾多次预言未来的事件,且每一次都准确无误。
建安元年,曹操身边的主要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顿时感到手下缺乏能与之匹敌的谋士,令他感到非常不安。因此,他命令荀彧为他寻找一位得力的谋士。曹操之所以选择荀彧来完成这一任务,是因为荀彧出身名门,颍川荀氏世家,拥有丰富的人脉与资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荀彧最终想到了郭嘉,认为他是那个能填补空缺的人。
然而,郭嘉的性格却让人觉得有些怪异,他担心曹操难以接受自己,便提前告诉了曹操自己会来面试,提议曹操亲自考察后再决定是否录用。荀彧深知郭嘉的能力非凡,因此并不担心他被淘汰,唯一担忧的反而是郭嘉的独特性格可能会令曹操不悦。
当郭嘉来到曹操面前时,曹操问他:“袁绍现在实力强盛,远超我,我很想教训他一顿,你觉得我该如何做?”郭嘉沉思片刻,随即回答,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十胜十败论》,深入分析了局势。曹操听后大为震惊,立刻决定将郭嘉留在身边。而郭嘉生活中的怪癖,曹操则并不在意。对于曹操而言,郭嘉的谋略和眼光远比个人性格更为重要。
郭嘉加入曹营后的首次重要发言,便是对刘备崛起的预言。当时的刘备,依然是个处境艰难的败军之将,他刚从陶谦手中“接管”了徐州,却很快因吕布偷袭丧失了这块土地。面对屡屡的失败,刘备甚至被吕布俘虏了妻儿,几乎无路可走,只得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尚有些许才干,便将其留在军中,且对他礼遇有加。
然而,郭嘉却始终对刘备心存警惕。他多次向曹操提醒,要小心刘备的动向。但曹操认为刘备在这样的处境下,能翻起什么风浪,因此并没有特别在意郭嘉的忠告。然而,正如郭嘉所预言,刘备在脱离曹操的控制后,很快获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为自己反曹起义提供了正当的理由。刘备攻占了下邳,杀掉了曹操派遣的徐州刺史,正式与曹操决裂。
曹操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刻决定讨伐刘备。然而,在众多谋士的劝阻下,曹操的愤怒有所平息。大家担心曹操出兵讨伐刘备,会遭到袁绍的趁机袭击,导致两面受敌,最后得不偿失。曹操听取了众人的意见,依然难以决定。此时,他询问郭嘉的看法,郭嘉却与众不同,他认为曹操应该立刻进攻刘备,越快越好,根本不需要顾虑袁绍的反应。郭嘉坚定地认为袁绍不可能趁机偷袭。
最终,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迅速带兵攻向下邳,果然迅速击败了刘备,而袁绍未曾出兵。曹操此举令众人惊讶,因为袁绍明知曹操出兵,却依旧没有采取行动。虽然大家无法理解袁绍为何不动手,但对郭嘉的敬佩却因此愈发增加,曹操对郭嘉的信任也日益加深。
击败刘备后,刘备只得投奔袁绍,而刘备的兄弟关羽也被曹操俘虏。此时,北方的局势逐渐凝聚成了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的对抗。双方都在谋划吞并对方,但谁也不敢先发制人,且都将大量兵力集中在前线。曹操的兵力远不及袁绍,因此他不得不将所有资源集中起来,但这也意味着南方的防线将变得薄弱。
袁术死后,孙策继承了江东的大部分土地,并逐渐成为强大的对手。曹操和袁绍的对峙让孙策有了可乘之机。果然,孙策带兵出击,目标直指曹操的老家许昌。许昌一旦丢失,曹操势必遭遇重大损失,军心也会动摇。此时,郭嘉再次给出不同的判断,他认为孙策根本无法抵达许昌,最终会遭遇不测。
这也是郭嘉生前最胆大的预言之一,他甚至预见了孙策会遭遇刺杀。尽管许多人难以相信,但郭嘉提出的理由却是有理有据。他认为孙策曾在平定江东时击败了许多豪杰,而这些豪杰手下的士兵无不心怀怨恨,孙策轻率的个性和不设防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了刺客的目标。果然,孙策在出征途中遭遇了刺杀,令人震惊。
孙策死后,曹军士气大增。随着关羽斩杀颜良,许攸破坏乌巢,曹操的胜算也大大提高。尽管曹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士气和战斗力都超越了袁绍的军队。最终,曹操一举击败了袁绍,袁绍因病重而死。袁绍死后,他的三子之间爆发内讧,被曹操轻松击败。
尽管曹操占领了袁绍的土地,但他并未能抓住袁绍的儿子。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随时可能发动反攻。曹操心生疑虑,不敢贸然出兵,担心刘备和刘表会趁机偷袭。此时,郭嘉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曹操应立刻征讨乌桓,不必担心刘表。郭嘉坚信刘表不可能出兵,因为他嫉妒刘备的才能,根本不允许刘备有兵权。
郭嘉的预言再次准确无误,曹操按照他的建议行动,成功击败乌桓,而刘备和刘表果然没有出兵偷袭。郭嘉的智慧再次得到了验证,曹操对他的依赖与信任也愈发加深。
然而,郭嘉的生命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倒计时。三十八岁的他因病去世,曹操失去了这一重要谋士。若郭嘉在赤壁之战中仍在曹操身边,曹操或许不会中计,也不会遭遇如此惨败。如果不是孙刘联手击败曹操,三国的历史或许会被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