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
创始人
2025-09-16 02:03:20
0

编辑 | 趙英雄

作者 | 九原子敬

《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

原文

蛮夷大长老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越王,孝惠皇帝义不忍绝,所赐老夫者甚厚。

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与越金铁、田器、马牛羊。”老夫僻处,马牛羊齿日长,自己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凡三辈上书谢过,终不反。又风闻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有害天下也。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发兵以代其边。

老夫处越四十九年,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者,以不得事汉也。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翻译

我是南越王赵佗,冒昧地再拜上书给皇帝陛下:我本是从前的南越官员。幸亏高皇帝赐给我印玺,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出于道义不忍心断绝与我的关系,赏赐给我的东西也很丰厚。

高后当政时,歧视蛮夷,发布命令说:“不要给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我地处偏远,马牛羊逐渐衰老,无法繁殖,自己的祭祀不能举行,犯下死罪,多次派人上书谢罪,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又听说父母的坟墓已被破坏,兄弟宗族已被诛杀。我的官员们一起商议说:“现在在国内不能得到汉朝的支持,在国外又无法显示自己的尊贵。”所以我改称为帝,在自己的国家称帝,并非要危害天下。我私下怀疑是长沙王进谗言,所以发兵攻打他的边境。

我在南越已经四十九年了,如今已抱孙子了。然而我早起晚睡,睡不安稳,吃不好饭,是因为不能侍奉汉朝。现在幸亏陛下怜悯我,恢复我的旧号,像过去一样互通使者,我就是死了也不会腐烂,我改变称号,不敢再称帝了。

《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作为岭南地区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不仅是一份重要的政治文书,更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与文学价值。其精妙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智慧与外交辞令的完美结合

赵佗在信中巧妙平衡了政治立场与生存策略。一方面,他以“蛮夷大长老”“老夫”等谦卑称谓自贬身份,强调自己“故越吏”的出身,刻意淡化南越的独立性,避免刺激汉朝的权威。另一方面,他通过“处越四十九年,今抱孙焉”的陈述,暗示自己在岭南的根基深厚,并非轻易可制。这种“示弱而不示怯”的策略,既表达了归顺的诚意,又保留了南越的尊严。

在解释称帝原因时,赵佗将责任归咎于吕后的“别异蛮夷”政策与长沙王的谗言,将自己塑造成被迫反抗的受害者。这种叙事策略既符合历史事实(吕后确曾禁止铁器贸易),又巧妙地将矛盾转移到已去世的吕后身上,避免直接挑战汉文帝的权威。同时,他以“马牛羊齿日长,祭祀不修”的具体困境为借口,将称帝包装成维护南越基本生存的无奈之举,增强了辩解的合理性。

二、情感表达与理性论证的交织

信中情感真挚,多处流露出对汉朝的忠诚与对和平的渴望。赵佗用“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排比句式,生动描绘了因无法侍奉汉朝而产生的焦虑,这种情感诉求极易引发汉文帝的同情。同时,他以“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的誓言,强化了归顺的决心,使文帝感受到其诚意。

在理性论证层面,赵佗通过历史回溯与现实分析构建逻辑链条。他先追溯汉高祖与孝惠帝的恩惠,强调南越与汉朝的渊源;再详述吕后时期的冲突,为称帝行为辩护;最后以“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的对比,凸显汉文帝的仁德。这种“历史-现实-未来”的结构,层层递进,既避免了直接指责,又清晰传达了立场。

三、文本结构与语言艺术的典范

全文虽仅五百余字,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谦卑之辞问候,中间详述冲突缘由,结尾承诺归顺并致谢,首尾呼应,逻辑闭环。尤其在回应汉文帝的信件时,赵佗巧妙承接对方“甚苦心劳意”的问候,以“昧死再拜”回应,形成对话式的互动感。

语言上,赵佗善用文言的简练与含蓄。例如,“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以臣属之口道出称帝的外部压力,既推卸责任,又暗示南越的被动处境。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的表述,既承认汉朝的宗主地位,又为南越争取了自治空间,用词精准而委婉。此外,信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与排比,增强了文气的流畅与情感的张力。

四、文化融合与历史意义的承载

作为岭南文化的开篇之作,该信体现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交融。赵佗虽自称“蛮夷大长老”,却深谙儒家礼制,信中“昧死再拜”“不敢为帝”等表述均符合汉代文书的规范。同时,他以“和辑百越”的治理理念为核心,通过“马牛羊齿日长”等细节,暗示南越对中原技术的依赖,展现了文化互补的智慧。这种“以夏变夷”的策略,为岭南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影响看,该信不仅化解了汉越之间的军事危机,更开创了以文书外交解决争端的典范。汉文帝与赵佗的书信往来,被后世誉为“以至诚感应,如响与声”的佳话,其“兵不血刃而使天下太平”的黄老智慧,成为中国古代外交的经典案例。而赵佗作为“岭南人文始祖”,其书信中展现的开放兼容精神,亦为后世岭南文化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五、文学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双重肯定

该信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文选》中称“南越文章,以尉佗为始”,认为其“词甚醇雅”,兼具政治深度与文学美感。现代学者则指出,信中“寻常叙事、感叹抒情、陈情辩解”的交织,使其成为“集政治性、社会性、文学性于一体的散文”。其行文不卑不亢,既无谄媚之态,亦无倨傲之色,堪称古代外交文书的典范。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赵佗在信中巧妙运用自嘲与幽默。例如,他将称帝解释为“聊以自娱”,既淡化了僭越之罪,又以轻松的口吻化解了紧张气氛。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不仅展现了赵佗的政治手腕,更使文书充满了独特的个性魅力。

结语

《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政治智慧,成为中国古代文书的典范。它既是南越政权生存策略的体现,也是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见证。其谦卑而不失尊严的措辞、真挚而理性的情感表达、严谨而灵活的结构设计,共同构成了这篇“岭南第一文”的艺术魅力。正如屈大均所言,赵佗的文字“重其文,亦重其智”,这种文智合一的特质,使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寻根说明

寻根寻亲信息均由各地赵氏宗亲提供,本平台免费代发布,有知详情者或寻根宗亲请直接联系本平台留言回复!谢谢!

希望各位赵氏宗亲能传给更多的赵姓人看到,帮助寻根人寻根寻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既能编奇书又会发明豆腐,为何他... 古代众多王侯里,有的人悠闲地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驻守边关征战立功,有的人争权夺利反被权力吞没。 然而...
铁蹄踏遍欧洲:沙俄“欧洲宪兵”... 1814年3月,当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在哥萨克骑兵簇拥下进入巴黎凯旋门时,整个欧洲都屏住了...
这三位国军名将,是因何事?被蒋... 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才干的,有本领的,不一定可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如果你是黄埔军校...
原创 金... 完颜宗弼:金朝忠诚将领的崛起与陨落 完颜宗弼,又名金兀术,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领袖之一。可惜,这...
毛天哲:秦始皇遣使“臣翳采药昆... 毛天哲对刻石年代的考定 四天前,《光明日报》6月8日11版刊登了题为《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
原创 诸... 改写后的文章 东汉末年,皇位频繁更替,朝廷动荡不安。随着中央政权的昏庸,地方频繁遭遇天灾,民生困苦...
原创 明... 明十三陵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明朝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帝王陵寝的代表。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
原创 末... 1937年,北平的西智义胡同,暮色渐浓。一个日本人提着沉重的箱子,急匆匆地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老先生...
原创 日...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东北的大地上依旧有着约12万日本女性,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困境。这些女人中,...
原创 曹... 我从哪里知道刘备打算投靠苍梧太守吴巨呢? 在《三国志·士燮传》里有记载,鲁肃曾向刘备询问未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