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的藤甲:穿着轻便成本低,防护力也不弱
创始人
2025-09-16 02:04:03
0

关于藤甲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唐代时期。

《旧唐书·南蛮传》记载:“(林邑国)王的侍卫兵力约五千人,善于使用弩和其他兵器,身披以藤编制的甲胄,手持竹制弓箭,骑象出战。”

▲现代人仿制的藤甲

在使用藤甲的部队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时兀突骨麾下的藤甲军。《滇考》一书记载的相关内容,因该书作者冯甦广泛搜集包括笔记小说等各种资料撰写,故其记载很可能源自三国演义中的描述。

《滇考》中写道:“安都鲁兵皆佩藤帽藤甲,不畏刀剑,汉军与之交战时多次退却。见众多蛮族渡江时,竟以甲盔作筏。”

明代的《武备志》中,提到了一种称为“赤藤甲”的装备。这种藤甲采用赤藤(又称红藤、大血藤)制成,赤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赤藤植物图

制作赤藤甲工艺繁复,首先需将藤条浸泡。具体操作是:在石槽中盛满水,将赤藤浸泡约半个月,之后取出晾晒三天,再反复浸泡与日晒,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处理,藤条方可完全干燥备用。

因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通常一次处理约五十斤藤条。每副藤甲消耗约两斤半藤条,故五十斤藤条可制二十副藤甲。藤甲多为背心式结构,无肩甲和腿甲,表面涂刷桐油,既轻便又坚韧,能有效抵御刀剑和弓箭攻击。其轻质、防水性能尤其适合水军使用。

▲《武备志》中藤甲图示

与藤甲配套的还有藤盔和藤牌。藤盔由细藤编织,形状类似传统草帽,帽檐宽大,盔顶装饰有鲜艳的红缨。藤盔主要装备于南方明军部队,红缨为其标志性特色。由于南方雨水多,藤盔不仅具备防护头部功能,也能充当斗笠挡雨,实用性极强。藤牌则是用藤条编制的盾牌,明清时期较为普遍使用。

▲清代照片中藤牌兵形象

藤盔表面质感粗糙,士兵佩戴时必须搭配绵帽,以防摩擦伤害头皮。

绵帽是一种厚实的帽子,采用双层布料缝制,内层为单层布,两层之间填充丝绵和茧纸。为防填充物移动,帽面与内衬之间用绢线紧密缝合。

绵帽后脑部分特意开有约三寸高的缺口,方便不同头型的人佩戴。除了后脑缺口,绵帽还有不同尺码,以适应不同人群。平时,绵帽与藤盔分开存放,使用时则临时缝合在藤盔内部。

这种在盔内配备绵帽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清代称之为“胄衬”。

▲清代头盔内的胄衬展示

明末文献中多有关于藤盔和藤甲的记载。

萨尔浒之战时,明军康应乾部队装备藤甲。

满文老档记载:“康应乾部皆执莨筅竹杆长枪,披藤皮甲,朝鲜兵皆披纸甲,柳条盔,枪炮层层布列。”

这里所说的“藤皮甲”和“柳条盔”可能即指以藤条或类似材料编织的盔甲,因为藤条与柳条外形相近。

▲《满文老档》中诸王攻破康应乾营的插图

《石隐园藏稿》中提到,毕自严任天津巡抚期间,曾安排制造藤盔。文中写道:“铁盔铁甲仅造两百副有奇,藤盔绵甲止造五百副有奇,以所资工匠较多,非仓促可成。”

《熹宗实录》记载顺天巡抚岳和声提出的七条军事建议,其中“备器物”条目提到制造藤牌、藤盔所需材料,如温州藤牌藤盔、武康猫竹、山阴箭竹、余杭筤筅毛觔竹等。

《纪效新书》中关于明军水兵装备藤盔的说明:“各兵自备用篾盔一顶,腰刀一把,随身钉枪一根。”

《靖海志》载郑成功攻打镇江时,郑军佩戴藤盔参战:“(清军)刀击郑军藤盔藤牌皆不入,清军大败而退。”

▲郑成功纪念馆展示的藤盔实物

虽然藤甲的硬度不及钢铁,但从藤牌数百年来的使用情况来看,其防护性能相当不错。

《西南夷风土记》描述:“(西南地区)男子穿藤盔藤甲,不畏刀枪。”

此外,藤甲有其显著优势,尤其是重量轻便。

《经国雄略》指出:“藤与纸为最轻,绵与皮次之。”

同时,藤条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成品表面涂油,防腐性能佳。

《经国雄略》还提到:“近来粤中之兵采用藤盔,因其轻便且耐雨。”

综上所述,藤制武备因其成本低廉、轻便耐用,成为资源匮乏军队的优选装备。藤编头盔甚至延续至近现代,抗战时期部分装备匮乏的国民党部队亦曾配备藤编头盔。至今,部分地区的建筑工人仍使用藤编安全帽作为防护装备。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既能编奇书又会发明豆腐,为何他... 古代众多王侯里,有的人悠闲地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驻守边关征战立功,有的人争权夺利反被权力吞没。 然而...
铁蹄踏遍欧洲:沙俄“欧洲宪兵”... 1814年3月,当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在哥萨克骑兵簇拥下进入巴黎凯旋门时,整个欧洲都屏住了...
这三位国军名将,是因何事?被蒋... 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才干的,有本领的,不一定可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如果你是黄埔军校...
原创 金... 完颜宗弼:金朝忠诚将领的崛起与陨落 完颜宗弼,又名金兀术,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领袖之一。可惜,这...
毛天哲:秦始皇遣使“臣翳采药昆... 毛天哲对刻石年代的考定 四天前,《光明日报》6月8日11版刊登了题为《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
原创 诸... 改写后的文章 东汉末年,皇位频繁更替,朝廷动荡不安。随着中央政权的昏庸,地方频繁遭遇天灾,民生困苦...
原创 明... 明十三陵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明朝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帝王陵寝的代表。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
原创 末... 1937年,北平的西智义胡同,暮色渐浓。一个日本人提着沉重的箱子,急匆匆地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老先生...
原创 日...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东北的大地上依旧有着约12万日本女性,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困境。这些女人中,...
原创 曹... 我从哪里知道刘备打算投靠苍梧太守吴巨呢? 在《三国志·士燮传》里有记载,鲁肃曾向刘备询问未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