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处东亚的一个弹丸岛国,尽管如此,它自古便怀抱着雄心勃勃的“称霸全球”野望。
明治维新使日本焕发了新的生机,国家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这也促使其野心迅速膨胀,远不满足于仅仅在岛屿上耕耘。朝鲜半岛、辽阔的中国大陆乃至更广阔的亚洲,成了他们新的觊觎目标。日本的扩张计划,逐步开始从岛国走向更远大的舞台。
甲午战争的胜利为日本提供了扩张的动力与信心。战后,日本迅速将眼光投向了沙俄。日本与沙俄在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的争夺战,最终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激化。日本胜利之后,不仅对沙俄提出了赔偿要求,甚至提出了高达30亿的赔款。这个“狮子大开口”的要求,不仅令沙俄感到震惊,且在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时,沙皇的回应简短而直接,简直是“十个字”的拒绝。
对于喜爱日本影视作品的人来说,幕藩体制的历史也许会更为熟悉。在日本历史上,江户幕府,即德川幕府,作为最后一个实行武家统治的政权,维持了265年,直到明治维新后才正式废除。随之而来的是,伴随着“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口号的传播,资本主义的潮流汹涌而至,而军国主义也悄然在国内兴起。
曾经自信的岛国,日本在强大之后开始展现出其地域野心。其首先目光瞄准了朝鲜与中国,最终目标则是席卷整个亚洲及全球。与此同时,刚刚崛起的日本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扩张,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从1874年的台湾战役起,日本尝到了通过战争获取利益的甜头,也因此越发加速了自己的扩张步伐。1875年,日本用武力敲开了朝鲜的大门,几乎在没有太多阻力的情况下,1879年吞并了琉球,完成了其初步的大陆政策布局。
所谓的“大陆政策”便是,日本首先占领朝鲜,继而以此为跳板,向中国及更远的印度地区进发,最终试图称霸整个亚洲及世界。而征服中国,便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与基础。于是,朝鲜成为了日本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合并”中国的计划。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面对日军的进攻时虽然也有近现代化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但终究未能抵挡住日本的侵略。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不仅要将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还要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并开放更多的商埠以及允许日本在中国进行投资。
然而,胜利并未让日本得以安享,正如历史常常所说的“胜利并非永恒”,此时沙俄也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得知清政府决定割让辽东半岛后,沙俄立刻采取了行动,联合法国与德国施压日本,阻止其占领辽东半岛,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面对三国的军事压力,日本不得不屈服,放弃了辽东半岛。然而,面对这一局面,日本仍然要求清政府支付“赎辽费”,即赔偿3000万两白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答应。此次屈辱不仅昭示了当时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也揭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利益纷争。
随后,沙俄在东北的势力不断扩张,甚至在1900年占领了中国东北,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并强迫中国“租借”旅顺、大连,还向中东铁路延伸到中国东北。沙俄甚至以“保护铁路”为借口,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东北的统治。
“三国干涉还辽”让沙俄得意洋洋,却让日本感到屈辱不已,按照美国的说法,日本不能允许沙俄在东北地区独霸一方,这便为日后爆发日俄战争埋下了隐患。
进入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地区,形成了两个阵营。美国支持的英日联盟,欲从沙俄手中夺取东北,而沙俄则不愿放手,顽固坚持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局面下,双方为了争夺东北,战火即将点燃。
1903年,日本对沙俄提出要求,要求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利益”,并只愿意承认沙俄在满洲铁路上的“特殊利益”。显然,沙俄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最终,谈判破裂。1904年,日俄战争全面爆发,开战当天,日本海军在旅顺口对驻扎的沙俄舰队发起突袭,战争一触即发。
值得注意的是,战争的爆发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然而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沙俄虽败于战场,但其整体实力仍然远远强于日本。沙俄的常备军达到了105万人,后备役兵员更多,然而其兵力却过度集中在西部,东北地区的正规部队远远不足。相对而言,日本在装备、兵员质量、指挥等方面却占据了更多优势。战争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占领了大连、旅顺和奉天等重要战略城市。
然而,战争的胜利并非没有代价。日本军队不仅经历了沉重的伤亡,还背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统计,日本在战争中损失了超过25万人,其中阵亡者为8.8万人,甚至超过沙俄的死亡人数。这场战争的经济负担更是沉重,消耗了15亿日元,而当时日本每年收入仅有2亿日元。
战后,日本不仅在赔偿方面要求沙俄支付了30亿的赔款,还试图通过与沙俄的和谈,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虽然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利颇丰,但这一次他们却因其贪得无厌的索赔要求遭遇沙俄的坚决拒绝。沙皇通过一句简短的“要钱没有,不行就继续打”回应了日本的要求,令日本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调解。最终,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将从中国获取的部分领土及铁路转交给日本。
然而,战后的日本国民并未因战争胜利而感到满足,反而因赔偿数额未达到预期而感到愤怒。在他们看来,谈判的失败导致了日本的“亏损”,对战后局面的不满也在日本国内蔓延。
最为关键的是,尽管这场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中国却完全没有参与和谈。日俄之间的利益互换,完全置中国的利益于不顾。最终,战争不仅给中国东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使得我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对象。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中国的落后和弱小,这也深刻警示我们,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