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特殊历史时期结束后,全国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重建任务。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军队建设,乃至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也意味着,随着这个特殊时期的结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人员任职情况将迎来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变。
那些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特殊时期,许多开国元老遭受了严重打压,而随着历史的转折,这些曾经受到压制的元老们,职位得以恢复,重新回到国家建设的工作岗位。然而,也有五位国家领导人在这一时期选择了主动退出一线工作岗位。
第五位是陈永贵,他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陈永贵入党较晚,但他的晋升速度异常迅猛,最终担任了副总理一职,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副总理。陈永贵曾在大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荒种地,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积攒了余粮。大寨村因此成为全国的学习榜样。正因为这一成就,陈永贵获得了领导人的关注,从一名普通农民逐步走到了国家副总理的位置。1980年,他选择主动退出一线工作岗位,前往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继续从事农业工作。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去世,享年72岁。
第四位是纪登奎,来自山西省武乡县。纪登奎在抗战时期投身八路军,成为晋东根据地的一名地方工作者,并在解放战争时期,承担了解放区的后方工作。1969年,他从地方调任北京,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迅速得到提拔和重用。他出色的工作能力让他成为领导人晚年最为信任的人之一。纪登奎还是伟人亲自培养的优秀政工干部,曾担任副总理和政法小组组长,是70年代的重要领导者之一。1980年,他主动退出了一线工作岗位,并在1988年7月13日因病去世。
第三位是吴德,河北丰润人,1932年参加工作。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名政工工作者,吴德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平原、天津、北京从事农业建设与城市建设工作。1967年,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担任北京革委会副主任。尽管这一职位看似不高,但在特殊时期,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非常重要。到上世纪70年代,吴德已成为大本营的核心领导人物,并兼任北京军区的政委。1980年,他主动选择退出一线工作岗位,成为副国级领导人之一。1995年11月29日,吴德在北京逝世。
第二位是汪东兴,江西弋阳人,1932年参加工作。汪东兴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负责大本营的警卫工作,虽然不是一位战斗型将领,但其责任却异常重大,负责保护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关的安全。汪东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忠诚度,获得了伟人晚年的深厚信任,并在建国后得到了提拔,最终担任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领导人。1980年,汪东兴决定主动退出一线工作岗位。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第一位是陈锡联,湖北红安人。与其他四位不同,陈锡联是一位典型的作战型猛将,革命战争年代,他曾担任兵团司令员,是刘邓大军中的核心指挥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还是最早进入政治局的开国上将之一。在其巅峰时期,陈锡联代替叶剑英主持了军委的日常工作,成为伟人晚年最信任的将领之一。1980年,陈锡联主动退出了一线工作岗位。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因病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