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传说并不真实。西方为了削弱东方文明,以此来宣扬自己的地位,便捏造出了所谓的“亚历山大东征”。他们试图通过这段虚构的历史来表明,从古至今,西方文明一直在压制东方文明,以此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亚历山大大帝”这个角色,实际上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为了颂扬古希腊文化,展示欧洲文化的优越性而刻意编造的。这个人物的创造,意在将欧洲置于世界文明的中心。然而,在编撰这一历史的过程中,他们所犯的错误层出不穷,留下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其中最致命的破绽便是,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东征期间补给短缺的问题。
在古代,军队的后勤补给是个极其困难的任务,将1000斤粮食从仓库运送到前线,最终可能只剩下100斤。因此,想要进行远征的古代军队,必然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持。举个例子,汉朝时期李广利的远征大宛,整个参战的远征军规模高达6万人,但为了保证这支军队的补给和后援,步兵的后勤力量竟然达到了18万。此外,还有10万头牛、3万匹马,以及数万驴和骆驼用于运输物资。即便如此,远征军的补给也勉强够用,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向西域各国征集粮草。
那么,亚历山大的东征又是为什么呢?据史料记载,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大约有4万步兵、7000骑兵和一部分海军及后勤人员,整体人数超过6万人。然而,西方的记录显示,亚历山大的后勤军队只有不到1万人,虽然这一数量支持几千人的远征或许还可以,但要支撑五六万人的大军显得无比荒谬。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的军队至少需要有10万人来负责运输和补给。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东征之前,亚历山大仅带了30天的口粮。一旦这些粮食耗尽,后方又无法及时运送补给,这支军队究竟该如何生存?难道让士兵们以土地为食吗?
此时,有人或许会问,难道亚历山大不可以命令部队去掠夺波斯人的粮食吗?是否可以像蒙古的西征那样通过“以战养战”来解决饮食问题?但实际情况是这并不可行,主要是时间成本太高。波斯事实上是一个中央集权性质稍显削弱的国家,他们的粮草大多集中在城市和港口,而这些城市的驻军并不是可以轻易被攻陷的“软柿子”。
此外,早期军队的攻坚能力有限,攻打城市的唯一办法往往是采取长期围困的形式。而每一场攻城战至少需耗时数个月。例如,亚历山大攻打推罗城就耗时长达7个月。更为不利的是,为了迅速发起攻击,亚历山大军队准备的口粮极为有限,无法支撑这样漫长的围困。因此,在他们真正攻下城市之前,可能就已经陷入了缺粮的困境,根本无法通过抢夺获得更多的粮食。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的东征,无疑是一个完全虚构的谎言,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没有必要过于关注这种虚假历史的存在。让那些西方人自我陶醉于他们的伪史中去吧!“西方伪史”的真相终将被揭示,而中华民族的自信与实力也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