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别号“徐老虎”。1937年10月,他率领115师344旅抵达平型关时,身体状况十分虚弱。战场上的九次负伤让他遍体鳞伤,身上共有十七处伤痕,且左腿已残废,行动十分不便。
在平型关战役中,徐海东所率部队一直担当先锋角色,被安排在战场东侧负责协助进攻和阻击敌军。旅作战参谋张竭诚回忆道:“平型关战斗期间,由于688团未能及时到达,344旅由参谋长陈漫远带着机关干部留守前沿指挥所,负责传达命令。旅长徐海东带着我们几个参谋,紧跟687团指挥前线战斗。作战科长张池明驻扎在小寨村附近。687团团长张绍东的指挥所设在龙王庙,这是一处小高地,但战斗中被敌占领,团指挥部只得多次转移。”
徐海东对进攻时间的把控非常严格,他常说,无论如何都要争分夺秒,早动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抵达平型关阵地时,徐海东带着我、张池明和另一位参谋去到师部。师长正在山顶用望远镜观察地形,旁边还站着343旅旅长陈光。徐海东开始详细布置三个团的伏击位置和具体作战方法。看到地形,他显得非常兴奋,但对688团未能及时赶到深表遗憾。
徐海东对副团长田守尧和参谋长兰也充满期待,他说:“这块地形极佳,务必打出一场大胜仗,还要多抓些俘虏。”他对俘虏敌军尤为重视。徐海东不仅对地形细致观察,甚至亲自察看三个营的部署,强调各团干部深入营级协助指挥。即便在紧张筹备阶段,他仍旧秉持着那股“老虎脾气”,在向一个连长交待任务时一边走一边骂:“妈个X,1连一定要打好,打不好我砍你的头!”他还常说,务必打好仗,和友军比拼实力。当时,他还未预料到国民党方面会不配合作战。
战斗开始前,徐海东不断询问战况,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战斗进行时,他只关注作战科的指挥,张池明一直密切配合。战斗最激烈时,我接到电话,报告有一支敌军正逼近三营阵地,威胁极大。徐海东果断指示:“派一个连队上去,消灭他们!”在这场战斗中,张绍东和田守尧表现英勇,亲临前线指挥,田守尧还负了伤。让我最担心的是徐旅长,尽管身体状况欠佳,伤痕累累,他仍坚持亲临二营最激烈的战区,听到枪声就坐不住,总要亲自察看战况,参谋们都难以劝阻他行动。然而,他行动力已不如往昔,爬山需人扶持,身体非常虚弱。
张竭诚回忆说:“平型关战斗总体表现一般(其实战绩不错,只是俘虏较少),我军伤亡较大,敌人单兵作战能力强。我亲眼见到土坎上有两名敌兵,面对我军冲锋,勇猛还击,击退了一人。敌军的枪法非常精准,而我们虽能瞄准,却未能有效击中目标。”战后,徐海东特别强调训练的重要性,称“训练不扎实,无法打败鬼子”。
徐海东指挥协助作战,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参与作战的687团也被载入战史。但他对这次战斗一直保持沉默,谈起时只是简单提及。比如在他的《生平自述》中只说:“……12日下午抵达原平,赶赴平型关。先头部队一个团赶到,担任左翼突击任务,配合陈旅大败板垣师团。关于此战,外界已有诸多记载,此处不再赘述。”言简意赅,令人好奇其背后原因。
对此,张竭诚认为有三点原因:一是徐海东在战场上始终处于辅助地位,非主攻核心;二是688团未能按时到位,令他颇感不满;三是日军顽强不投降,344旅未能俘获一名敌兵。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详细记述了徐海东在平型关战役中的全过程,还收录了他其他传奇故事,成为军事爱好者喜爱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