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知道,1949年在全军改编之时,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共同组建了70个新军。这些新成立的军队基本上都归五大野战军司令员指挥,尽管其中不乏一些以往的精锐部队,依然要服从这些野战军的统一指挥。例如,闻名遐迩的旋风军(第40军)便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指挥;而铁血雄狮(第13军)则是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部队;天下第一军归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管辖;第一猛虎军(第27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挥。
然而,在解放战争期间,有八个军的情况则较为特殊,这些军并不直接归属于野战军司令员的管辖范围。
1949年,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时,三支国民党残余部队看到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选择起义,加入人民军队。这三支起义部队随后被编为西北独立第一军(由第127师改编)、第二军(由第81军改编)、第三军(由第119军改编)。这些新成立的部队并没有被划归到第一野战军的建制,而是隶属于西北军区,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的维持。
第四个特殊情况是第32军,这支部队由胶东根据地的人民子弟兵第五师和第六师合并而成,总兵力约两万人。第32军并未划归到第三野战军编制,而是直接隶属于华东军区,成为解放青岛的主力军。在第三野战军成立后,主力部队参与了渡江战役,而解放青岛的任务则交由第32军承担。1950年1月,第32军在扩编后增加了第96师,兵力达到三万两千余人。此后,第32军调归第十兵团,向南进军福建,参加了东南地区的解放战争。
第五个是第19军,这支部队由陕南军区的第12旅和第17师合并而成,原本人数大约为一万五千人。新成立的第19军归西北军区建制,成为地方部队并未划入五大野战军。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1949年11月,第19军被划归第二野战军,参与了西南战役。1950年,第19军兼任陕西军区职务,1952年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并且第55师归西北军区,第57师则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最终,第19军的番号被撤销。
第六个是第五十军,这支部队起源于抗战时期的滇军第60军,曾经在抗战中表现出色,屡次获得战功。在解放战争时期,第60军选择起义,加入人民军队。1949年,第60军改编为第五十军,由曾泽生将军领导,全军约两万三千人。起初,第五十军并未被划归至任何野战军,后来它归第二野战军指挥,参加了西南解放战争。1950年2月,第五十军又被划归第四野战军,并且作为起义部队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是唯一一支在此战争中参与的起义部队。
第七个是第58军,这支部队来源于晋鲁豫军区第十纵队。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第十纵队被安排在桐柏山地区建立根据地,逐渐转变为地方部队。在1949年的全军改编中,这支部队被整编为第58军,军长为孔庆德。新成立的第58军并未划归第二野战军,而是留在了地方,继续参与剿匪工作。解放战争胜利后,第58军划归河南军区,但不久后其番号被取消。
第八个特殊情况是第55军,这支部队由第四十八军和长沙起义部队合并组成,成为第21兵团的一部分。该军是在1952年组建的,因此也没有归五大野战军指挥。第55军的首任军长是著名的陈明仁将军,曾任第21兵团的司令员。
这些军队的特殊性,说明了解放战争时期,军队的编制与指挥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战场需要和地方安全的考虑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