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唐七十年攻高句丽:帝国意志如何败于地形,最终重塑东亚秩序
创始人
2025-09-15 20:32:28
0

文 | 六六鳞

编辑 | 六六鳞

《——·前言·——》

七十年,既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如果用来打一场战争,这段时间听起来就显得有些离谱。然而,隋唐两朝偏偏真的做到了,他们的目标正是位于辽东半岛的高句丽。两国出征高句丽,虽是气吞山河,然而战果却让人心生疑问。究竟这场历时半个世纪的战争背后隐藏了什么帝国的执念,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这场看似理性的出兵决策背后,往往也充满了一些偏执与任性。隋文帝杨坚显然是一个尽力扮演好“皇帝”的角色,整顿吏治、推行科举、修建大运河,同时统一南北朝,他的帝王履历表相当出色。可是,当他步入晚年时,还是忍不住被一股“去邻国打打”的冲动所驱使。高句丽便成为了他野心释放的首个目标。

时光回到公元598年,高句丽的新王荣留王刚刚登基,然而,边境的张将军却不按常理出牌,突然率兵攻向隋朝在辽西的防线。以为这不过是常见的边境摩擦,但隋文帝却没有轻视,他深感不安,并迅速调集三十万大军,阵容空前,准备一举解决问题。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看似不该发生。隋朝刚刚完成了统一,国内还在进行诸多重建;而辽东的地形对于中原军队来说非常不利,山路蜿蜒复杂,仿佛迷宫一般,作战难度极大。更不幸的是,尽管高句丽的国力有限,但在山地作战和游击战方面,他们堪称专家,战术十分高明。

此外,朝鲜半岛的气候也让隋军措手不及。刚刚登陆时,海风刮得部队找不着北,甚至有几万兵员在海上翻船淹死,尸体都找不回来。与此同时,陆地上的问题也一波接一波。粮草供应成为致命难题,从中原运送过来的物资不仅历经山路崎岖,最终只能凭着勉力送进营地,导致士兵不是冻死就是饿死。高句丽则巧妙地隐藏在山中,等待敌人疲惫后再进行突然袭击。这种灵活的游击战术,正好能有效制约隋朝军队那种庞大且缓慢的“仪仗队式”行军方式。最终,隋军在连续三个月的苦战后,士气崩溃,很多士兵开始逃跑。隋文帝看到形势不妙,急忙下令撤军,但此时的部队已经四分五裂,回来的将领一个个面色沉痛。

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是隋文帝决定不再亲自征战东北。历史上写得很客气,称他“知兵非久事”,意思是他在战争的惨败中认识到:东北的战事,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然而,尽管失败,隋朝也从这场战争中种下了一个“帝国心病”,高句丽成了必须解决的“心头病”。

与此同时,高句丽则从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小国也能撼动帝国,只要在地利和兵法上占有优势,采取游击战术,就能对抗强大的敌人。此后,高句丽的战略变得更加明确——不与敌军正面交锋,而是采用疲劳战术,通过不断骚扰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简而言之,隋文帝的辽东出征其实是一场典型的“以小搏大”的冒险,而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且血本无归。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提到隋炀帝,人们通常会想到他的“暴政”,如修大运河、南巡等,或是那句“炀帝亡国”的警世名言。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个事实:隋炀帝将征伐高句丽视为自己朝廷的重中之重,他不光是“试水”,而是将大规模战争推向了极致,甚至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出征发生在612年。这场战争动员了惊人的113万人,包括士兵、工匠、民伕和各类后勤人员。隋炀帝命令从大运河调兵运粮,京杭运河和永济渠也因此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场战争规模庞大,号称百万大军压境,场面气吞山河,可问题是:兵多粮足就能赢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隋军一路推进至鸭绿江,建立了前线营地,接着又遇到了熟悉的难题:地形复杂、补给线受阻、士气低落。更糟糕的是,军队过于庞大,补给线拉得如同橡皮筋,既无法迅速推进,也无法及时撤退。高句丽军则依旧占据地势较高的山地,隋军每次冲锋都像迷失在迷宫中,战斗几乎无法进行。

最尴尬的是,隋军几乎没有一次正面交锋的机会。他们绕了很久到达平壤城外,结果因连日的暴雨,补给吃光,士兵疲惫,甚至连平壤城的影子都没见着。最终,隋军大部分死于战壕内,不是被敌人击败,而是因饥饿和疲劳而丧命。

至于最后一击则发生在614年,隋炀帝的第四次亲征。虽然形式上有些许胜利,拿下了几座边城,甚至高句丽主动来求和,但此时隋朝的财政和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无法发动更多的进攻。这几次征伐消耗了超过300万的人力和数百万石粮草,连运输桥梁、船只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未能如期完成,隋朝国力几乎被榨干。结果是:民怨四起,反抗声不断,原本盛大的帝国机器开始步入崩溃。高句丽没有灭亡,隋朝却先行崩塌。

从这个角度看,隋炀帝并非愚蠢,而是过于执着。他把一场注定要依靠“谋略”取胜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人海战术”的失败尝试。高句丽就像一座坚固的山城,而隋军不过是去拿鸡蛋去碰石头,这样的战争注定以拖死自己为结局。

随着时间进入唐朝,唐朝对高句丽的征伐进入了新的阶段。表面上看似继续重复着隋朝的“旧病”,但实际上战术和战略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唐朝的耐心和智慧开始逐渐显现。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日本,天皇不仅是国家的最高元首,也是全球唯一仍以“皇帝”头衔存在的国家。这一独特身份使得日本在国家...
田径世锦赛|刘翔后首次!三人出... 在9月15日晚举行的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后的男子110米栏预赛中,中国队三位选手陈圆将、徐卓一、...
原创 毛... 毛主席曾经指出:“总理识人之准,实在令人钦佩。”这句话深刻反映了周恩来在识人方面的卓越能力,确实如此...
波斯荣光不再,伊朗何以至此 当地时间6月13日,以色列针对伊朗的核计划发动空袭,新一轮以伊冲突爆发且不断升级。在这场冲突中,伊朗...
原创 1... 有一位老八路,他曾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冲锋陷阵,英勇无畏。即使战斗结束,他身受重伤回乡,依然保持着...
原创 日...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描写,让内容更丰富自然: --- 在日...
原创 本... 封建用人闹剧与才子逆袭传奇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宛如一个以人治为主导的封建社会舞台,权力...
原创 朱... 崇祯十七年八月九日,成都城西北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锦江楼在张献忠的军队轰炸下轰然倒塌,尘土飞...
原创 解...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1949年在全军改编之时,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共同组建了70个新军。这些新成立...
原创 新...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细节和描写,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