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杨勇,带领部队向成都进军,准备参与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成都战役,这一战将决定解放西南的成败。
在接到作战命令后,杨勇迅速召开了军事动员会,所有的筹备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为了完成作战准备,他特别要求侦察科长去湖南一趟,任务是获取一份至关重要的地图资料。
一天,杨勇将科长召入作战室,他语气凝重地交代任务,并不忘叮嘱道:“这次你去湖南,能顺便打听一下我的母亲的情况吗?我已经离开家乡20多年了,至今没有母亲的消息。”说到这里,杨勇的声音突然哽咽,他强忍着泪水,眼眶渐渐湿润。
科长闻言,心中不禁震惊:一位高高在上的司令员,竟然已经20年没有音讯家中的母亲。这种长久的牵挂,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和怜悯?
科长立即表示:“司令,您放心,我一定会查清楚母亲的情况。”他说完,便带着重任前往浏阳。几天后,他带回了杨勇母亲仍然健在的好消息。
当杨勇听到这一消息时,激动的泪水涌上眼眶。他曾以为在战乱中,自己的亲人早已离世,没想到母亲居然还健在,这让他满心欢喜,恨不得马上回家看看。然而,战事紧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脱身。
不久,成都战役打响,杨勇带着部队迅速调动,接着又被派往贵州,担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兼省主席。在那里,他的部队开展了整顿和剿匪行动,难得有了片刻休整的机会。
此时,杨勇心头依旧挂念着母亲,便向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请了五天假期,得到批准后,他立即启程返回湖南。
20年未曾回乡,家乡变化不大,杨勇带着两名警卫员凭着记忆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家。站在门前的一刹那,他内心百感交集。房子破败不堪,年久失修,门框已经歪斜,他轻轻推开门,走进了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空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三位军装严整的男子,吓了一跳,急忙问道:“长官,您找谁?”
杨勇一眼便认出那正是自己的母亲,但她已经面容憔悴,年华似乎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20年前,她还年轻,黑发如云,而如今,母亲满头白发,脚步也变得蹒跚。
他忍不住走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瞬间涌出,哽咽地说道:“娘,我是世骏啊,我回来看你了。”
老太太顿时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急忙捧起杨勇的脸,仔细端详了许久,突然放声大哭,边哭边拍着杨勇的肩膀说:“你个不孝子,咋才回来,娘以为你早就死了。要不是前面你们的同志来看娘,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毛主席宣布了新中国成立,娘以为你早就回来了,没想到等了这么久!”
母子俩紧紧相拥,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杨勇被母亲拉了起来,擦干眼泪后,他低声道:“娘,我一直想你,20年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以前当红军,不敢联系你,怕给你带来麻烦。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我更不敢给你消息。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老百姓翻身了,我终于能带兵到贵州,特意请了五天假回来。”
母亲听了,轻轻笑了,她连忙拉着杨勇进屋坐下,开始诉说这些年来她的经历和乡里的变化。
五天的假期转瞬即逝,杨勇不得不准备回部队。临别时,母亲泪眼婆娑,送他到门口,千叮万嘱:“娘不知道你当司令员是干什么的,但你既然为国家和老百姓打仗,就别怕死,保重身体。等你有空了,再回来陪娘。”
杨勇深深点头,默默离开了家。然而,这一次的告别,却成了他与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
1953年,杨勇被命令赴朝作战,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五年后的1958年,他才回国,却在途中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勇悲痛欲绝,然而朝鲜战场的繁重任务让他无法脱身,没能在母亲去世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这成为了他一生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