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三国的局势来看,按照诸葛亮“分天下”的构想,刘备阵营只要能够稳固荆州,治理好西川,并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待到时机成熟,再出兵攻占长安,那么刘备的霸业便可指日可待。然而,天命难测,事与愿违。荆州守将关羽的死彻底打破了这一设想。相传,东吴的孙权曾有意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作为拉拢关羽的手段,但关羽断然拒绝。那么,关羽的女儿到底嫁给了谁呢?
根据民间传闻,武圣关羽有两子一女,女儿排行第三,名叫关银屏,也叫做关三小姐。关银屏从小便随父亲学习武艺,且拜赵云为师,经过多年的锤炼,已然是武艺高强。她是关羽晚年所得的唯一女儿,然而,由于关羽常年征战四方,和孩子们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两个儿子大多跟随父亲征战,关银屏大多是和母亲一起度过日子,等待父兄的归来。作为一个父亲,关羽心中对这个久未见面的女儿充满愧疚,也如天下所有父亲一般,希望为女儿找到一位值得托付终身的良人。
关银屏稍大些时,曾与关羽一同在荆州度过一段时光。此时,关羽奉刘备之命镇守荆州,南面抵抗孙权,北面抗衡曹操。荆州本是刘备从孙权处借来之地,孙权一直寻求各种手段收回。于是,孙权手下有人献策,提议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关羽。孙权的儿子与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不仅能借此逼回荆州,甚至可以将关羽的女儿当作人质威胁关羽,或通过联姻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孙权派遣了诸葛瑾去提亲,然而,关羽的忠诚与兄弟情谊,不是轻易可以动摇的。
关羽虽然也许早已知道孙权的算盘,但他仍拒绝了诸葛瑾的提亲,气愤地说道:“虎女,焉能嫁犬子?”关羽的拒绝,表面上是因为孙权的儿子资质平庸,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但也蕴含着他对孙权觊觎荆州的愤怒与不满。孙权虽然是东吴的君主,但被如此拒绝也极为难堪,心中愈加生恨。为了夺回荆州,他趁着关羽外出攻打樊城时,悄悄破坏了荆州的防线。与此同时,关羽在樊城遇到强敌,长时间未能攻下,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部队也因此遭遇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关羽只能带领残部撤回麦城,但没想到在此地被孙权军队俘获,最终他和儿子关平被杀。
关羽和关平被杀的消息传回荆州,关银屏听闻父亲的死讯时愤怒至极,咬牙切齿,但她一人孤身弱小,无法与孙权抗衡,于是决定前往蜀中寻求庇护,打算找到大伯父刘备报仇。经过艰难跋涉,关银屏终于抵达蜀中,见到了刘备、诸葛亮等人。刘备此时正准备亲自为关羽复仇,集结大军准备与孙权开战。然而,噩耗接踵而至——三弟张飞也被人斩首并献给了孙权,这让刘备心情愈加沉痛,立即决定发动战争。
刘备的大军浩浩荡荡,跨越七百多里,人数众多,气势磅礴,但却在孙权军的火攻下遭到灭顶之灾。刘备最终死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了极为动荡的局面。看到这一系列的变故,关银屏深刻感受到仇恨所带来的巨大伤害。经诸葛亮等人的劝慰,她决定化悲愤为动力,投身于有益于蜀汉的事业,成为一位真正为国效力的女性。
后来,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蜀汉南方发生了叛乱,诸葛亮不得不暂时放弃北伐,优先处理南方局势。关银屏随军前往南方,凭借一身高强的武艺,屡屡打败敌军,迅速在南方立下赫赫威名。她为日后在南方的治安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将来留守南方贡献力量。
随着蜀汉南方局势渐渐平定,诸葛亮决定让具有胆略和智慧的关银屏协助李恢治理南中。李恢的儿子李遗正值适婚年龄,而关银屏既有智勇双全的能力,又尚未婚配,便成为了合适的对象。考虑到蜀汉南方的特殊战略意义,诸葛亮与李恢商议后,决定促成关银屏与李遗的婚姻,以便加强蜀汉对南方的实际控制。
关银屏与李遗的婚姻,虽然带有一定的政治考量,但对蜀汉北伐来说,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至关重要。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依赖益州,而南方的外族和汉族杂居,民情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乱。关银屏不仅武艺出众,而且心思缜密,智勇双全,和李遗形成了绝佳的互补。二人携手共同治理南方,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南方的岁月里,关银屏不仅教授当地民众养蚕织布,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还鼓励大家习文练武,为蜀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她常常捐钱捐物,帮助贫困家庭,广受百姓敬爱。关银屏和李遗最终双双去世,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特意为这对夫妻立下了墓碑,并常常前来祭拜。
关羽一生为女儿寻觅良人,却未能亲眼见到她出嫁,但如果他知道关银屏不仅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丈夫,并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那么即使在九泉之下,也定能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