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重要基础。到了10月19日,黄炎培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副总理。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黄炎培的夫人,姚维钧。她生于1909年,上海浦东南汇县周浦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姚维钧的祖父姚祖寿早年开设了德隆昌纸烟店,积累了相当的声誉。在祖父的影响下,姚维钧的父亲姚旭明16岁时,从安徽黟县的老家来到周浦镇学做生意,并逐渐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商业成就。
姚维钧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第二个,拥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她从小聪慧过人,尤其具备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使得家人对她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南京接连被日军占领,姚家的经济状况也因此遭遇了困难。然而,尽管形势艰难,姚家依然坚持支持姚维钧继续求学。
在抗日战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众多爱国青年纷纷投入到抗战救国的运动中,姚维钧也不例外。她积极参与街头宣传,分发抗日传单,还亲自组织文艺节目,鼓励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1942年,黄炎培在重庆开展中国民主政团联盟的活动。当得知黄炎培已经丧偶三年后,姚维钧心生仰慕之情,决定主动与他通信。两人的通信迅速增多,百日之内便交换了超过60封信件,言辞之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1942年8月16日,姚维钧与黄炎培在重庆举行了婚礼,沈钧儒等社会名流纷纷出席。黄炎培在婚礼当天向亲友发放了婚事经过的通知文,文中写道:“佳人易得,同志难求。”
姚维钧全力支持丈夫黄炎培参与社会革命活动,夫妻二人并肩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炎培决定率领国民参政会的几位成员前往延安考察,姚维钧则表达了强烈的支持。在黄炎培考察归来后,他兴奋不已,决定将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在姚维钧的帮助下,这本《延安归来》顺利完成,并在重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斯诺的《西行漫记》齐名,成为中共领袖采访的经典作品之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合作谈判,但由于国民党违背民意,撕毁《双十协定》,并悍然发动内战,姚维钧便与丈夫黄炎培一道,带领中国民主建国会展开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斗争。
1949年3月,姚维钧与丈夫黄炎培在中共中央的帮助下,从香港乘船前往北平,参加了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此期间,毛泽东亲自接见了黄炎培夫妇,在北平西山的双清别墅进行会谈,毛主席的教导深深触动了姚维钧的内心。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而姚维钧则成为其秘书,协助黄炎培处理政府文件和公函。除了担任政务院秘书,姚维钧还积极参与其他社会事务,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秘书、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以及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央委员等职务。
黄炎培的职务更加繁重,除了副总理外,他还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因病去世,享年79岁。
然而,就在黄炎培去世后的不久,一场政治风暴迅速席卷整个中国。由于黄炎培的去世,姚维钧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姚维钧遭到红卫兵的毒打和羞辱,直到她在极度的身心摧残下去世。在临终前,她为自己的子女留下了绝笔:“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
1968年1月20日,姚维钧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