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43岁踏上流亡之路,在接下来的19年流亡生涯中,娶了七个妻子,堪称一边逃亡一边娶妻。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的太子申生因骊姬的陷害,或许也是晋献公本就有意,太子申生送给晋献公的肉中被下了毒,晋献公因此决心要除掉申生,最终太子申生选择了自杀。此事发生后,骊姬又以此事陷害重耳和夷吾,指责他们与此事有关。害怕遭殃的重耳和夷吾匆忙离开,回到了各自的封地。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派兵攻打重耳所在的蒲城与夷吾所在的屈地,逼迫两人踏上了流亡的道路。重耳的母亲是狄国人,狄国距离晋国较近,因此,重耳的第一站便选择了狄国。到达狄国后,狄国人将打败敌人廧咎时俘获的两名女子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位季隗,另一位则赐给了身边的赵衰。重耳与季隗有了两个儿子,分别是伯鯈和叔刘,这在狄国算是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庭。
在狄国待了五年后,晋献公去世,晋国的将领里克杀死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准备迎接重耳回国继位。然而,重耳担心里克等人也会将他除掉,于是找借口拒绝了。最终,里克迎回了夷吾继位,成为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并未得到百姓的拥护,害怕重耳成为众人心中的希望,晋惠公在位的第七年派人密谋谋杀重耳。得知此事后,重耳只能选择离开狄国,计划前往齐国寻求庇护。
临别时,重耳对季隗说:“若我二十五年未归,你便改嫁吧。”季隗并不打算改嫁,但也未曾强留重耳,只是说:“等到那时,我的坟上柏树已长高,但我依旧会等你。”离开了在狄国生活的十二年,重耳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程。
齐桓公热情招待了重耳,还将宗室的女子齐姜嫁给了他,赠送了二十辆驷马车,对重耳极为看重。重耳也对齐桓公的款待感到十分满意,在齐国的生活过得相当安逸。即便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重耳依然没有离开的打算,过得就像沉浸在温柔乡里,不思归国。这让重耳身边的随从们非常焦虑,他们本希望重耳能早日回到晋国,恢复大业,而不是在异国安享晚年。于是,在齐国待了五年后,重耳的随从们开始策划离开齐国。他们曾偷偷聚在一棵桑树下商讨此事,刚好被正在采桑的齐姜侍女听见了。侍女回去将此事告诉了齐姜,齐姜深知事关重大,于是亲自杀掉了侍女,之后劝重耳离开齐国。然而,重耳不为所动,坚持说:“人生来便是享乐安逸的,何必为他事烦恼?我定要老死在齐国,不会离开。”齐姜心急如焚,但无论她如何劝说,重耳就是不肯改变主意。最终,齐姜只能通过赵衰等人设计让重耳喝醉,将他强行带离齐国。
重耳醒来时已经远离齐国,愤怒的他差点用戈杀了狐偃,但狐偃毫不畏惧,表示即便死了也无怨,因为一切都是为了成就重耳的大业。重耳也终于冷静下来,意识到身边的人都是为了他好,便顺从了他们的决定,离开了齐国。
离开齐国后,重耳一行经过了曹国,但曹共公并未热情款待,反而是曹国的大夫暗中给了他们一些食物。接着,他们来到宋国,宋襄公听说了重耳的名声,以诸侯的礼节接待了他。此时,宋楚之战刚刚结束,宋国惨败,宋襄公身受重伤。宋国的司马私下告诉狐偃,宋国已无力帮助重耳,建议他们尽快去寻求其他大国的支持。于是,重耳一行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最终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礼接待了重耳。
然而,楚成王对重耳的好并非出于无私的好意,他直接问重耳:“若你能够重返晋国,你将如何报答我?”重耳答道:“若有战事,我必定三舍而退。”这一回答让楚成王非常满意。尽管如此,重耳在楚国的日子并不长久,因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曾在秦国做质子,后来逃脱,秦国为此愤怒不已,邀请重耳前往秦国。楚成王了解此事后劝告重耳:“楚国与晋国相距较远,而秦国与晋国接壤,且秦国国君贤明,你去秦国更为合适。”于是,重耳决定离开楚国,前往秦国。
重耳到达秦国后,秦穆公将同宗的五位女子嫁给了重耳,其中包括太子圉在秦国的妻子。虽然重耳不愿接受侄媳妇,但在胥臣的劝说下,重耳终于决定不拘小节,接受了这一安排。秦穆公对此非常高兴,并亲自宴请重耳。没多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成为晋怀公。晋怀公害怕重耳的势力,试图通过让重耳的随从回国来削弱重耳的影响力,但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未能削弱重耳的势力,反而使晋国的卿族开始支持重耳。诸如栾枝、郤穀等大夫暗中与重耳联络,劝他回国,并愿意为他提供内应。同时,秦穆公也派军队护送重耳返回晋国。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到了晋国,成为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而晋怀公则逃到了高粱,不久后便被晋文公派遣的人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