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身上有不少争议,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其生母赵姬的复杂感情纠葛。她与三位男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嬴政的成长,分别是秦庄襄王嬴子楚、吕不韦与嫪毐。首先,秦庄襄王是嬴政的父亲,嫪毐则在“蕲年宫之变”后遭到车裂,连同其家族也被满门抄斩。这一事件过后,朝中只剩下吕不韦作为权力的中心。然而,嬴政心中对吕不韦一直有所不满,特别是在吕不韦试图通过权力干涉嬴政亲政之事上。最终,嬴政决定从嫪毐一案入手,针对吕不韦展开行动。虽然吕不韦势力庞大,许多宾客为其求情,嬴政还是决定将其驱逐出咸阳,送往河南封地。
然而,吕不韦并没有在封地上老实待着,反而频繁与六国派来的使者接触。嬴政得知后,命人送去一封信。谁知吕不韦看到信后,竟然选择饮毒酒自尽。信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让吕不韦最终走向自杀的命运呢?
吕不韦的成功可追溯到他的商战思维——“奇货可居”。作为一名商人,吕不韦深知投资的高风险与高回报原理。早年,他遇到了当时被秦国弃置的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他意识到异人的身份将来可能为他带来巨大的回报。吕不韦通过财力帮助异人,在其无依无靠的状态下提供资助,并且主动为异人向华阳夫人求得养子之位。华阳夫人原本没有亲生子嗣,吕不韦将这一点看作是一大机会,最终成功促成了异人进入秦宫,改名为子楚。之后,在吕不韦的助力下,异人(子楚)顺利成为太子,而吕不韦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被封为丞相,食邑十万户。
然而,吕不韦最大的失误,还是在于他将嫪毐引入宫中。秦庄襄王去世后,年少的嬴政并未能立即掌握政权,权力实质上被吕不韦掌控。此时,赵姬年纪尚轻,对寡居生活显然并不甘心,于是她与吕不韦之间的关系重新复燃。吕不韦为了巩固自身权力,最终决定通过赵姬的偏好找来一名男子代替自己,以减轻与赵姬的关系带来的风险。嫪毐正是他选中的人。
但吕不韦低估了嫪毐的野心,嫪毐得到了赵姬的宠爱,迅速获得了长信侯的封号,还掌控了宫中的重要权力。更令人意外的是,赵姬为嫪毐生下了两个孩子,嫪毐的地位愈发显赫。最终,嫪毐在酒宴上公然宣称自己是秦王的“假父”,令整个朝堂震惊。此后,嫪毐的不轨行为引起了嬴政的警觉,他听闻嫪毐与赵姬有意图篡位的消息,随即展开了调查。
在嫪毐因被揭发为假宦官并企图篡权被处死后,嬴政的态度变得更加严厉。他开始对吕不韦产生了疑虑,最终将吕不韦逐出咸阳。这一决定也是嬴政在夺回权力之后的必然选择,因为吕不韦的势力庞大,嬴政心中始终对其心存戒备。吕不韦被驱逐后,并未安分守己,而是与各国使者继续往来,试图向嬴政展示自己的影响力。
此时,嬴政发出了一封简短却意味深长的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封信虽然简短,却完全否定了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给了吕不韦最后致命的打击。看到信后,吕不韦深感绝望,意识到自己难逃“功高震主”的命运,最终选择了以自尽结束一生。
这一切的变化与阴谋,直接反映了权力斗争的复杂与残酷,也展现了嬴政在成熟后如何一步步收回失去的权力,彻底断绝了与吕不韦以及赵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