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并非易事,每一位作者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不断奋斗。每天为了能够养家糊口,他们都在笔尖上努力挥洒,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辛劳。因此,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为了能够继续提供更好的内容,文中将包含一段5秒广告,观看完这段广告后,大家就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耐心与支持,您的理解对我们至关重要!
文|叶炜华
编辑|t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欧洲的国家貌似不大,但它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却极其复杂,充满了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比如说,英国与法国就是两国长久以来的敌对势力。英法百年战争,连同随后争夺殖民地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两个国家之间积累了深深的敌意和矛盾。
如果说英法之间的矛盾可以归结为高卢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那么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敌意则显得更为复杂。尽管两国都属于斯拉夫民族,但为何他们之间的矛盾如此深刻呢?波兰人为什么如此痛恨俄罗斯人呢?
表面上,波兰与俄罗斯是斯拉夫民族的兄弟国家,但历史上,波兰人比起对抗德国人或者盎格鲁撒克逊人,反而更倾向于对抗俄罗斯。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历史。
这段恩怨可以追溯到13世纪,那时,蒙古人入侵俄罗斯,几乎让整个国家沦为废墟。波兰在这个时候趁机伸出爪牙,与其他几个靠近俄罗斯的地区联合,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到了17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势力逐渐扩张,甚至吞并了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莫斯科也一度被波兰占领。
虽然波兰占领莫斯科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对于这段历史,波兰人依然感到骄傲,他们常常自豪地说,他们是欧洲最早占领克里姆林宫的人,比拿破仑早了近200年,比希特勒早了300年。
然而,命运总是变幻无常,风水轮流转。到17世纪中期,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内部开始出现严重的割据现象,国家的统一性逐渐瓦解。国王更替频繁,地方势力割据,国家逐渐走向衰落。一个世纪之后,俄罗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领导下开始复兴,并开始了对波兰的报复。
1764年,俄罗斯与普鲁士结盟,联合侵入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人逐渐失去抵抗的力量。1772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在圣彼得堡签订条约,开始瓜分波兰领土。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俄罗斯不断与其他列强联合,进一步分割波兰,直到彻底将其吞并。经过三次瓜分,波兰完全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成为了俄罗斯的一个行政区,虽然俄罗斯对波兰的管控并不严格。
然而,俄罗斯的统治并没有带来和平。波兰人民不断发起反抗起义,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波兰与德国展开了合作。波兰军队作为德国的一部分,积极与俄罗斯作战,最终在德国的支持下成功复国。1917年12月,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局势动荡不安,列宁被迫承认波兰的独立。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的独立运动有一个关键人物——约瑟夫·毕苏斯基。尽管他曾是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帮助过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坚定的波兰民族主义者。当毕苏斯基掌握政权后,他的目标就是“让波兰再度伟大”,他计划恢复1772年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并从苏联手中夺回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
毕苏斯基的这番话直接激怒了苏联,他公开宣称:“俄罗斯将被限制在16世纪的边界内,成为二流大国,无法再威胁到波兰。”于是,苏联决定采取行动,在德国军队撤离波兰后立即发动战争。苏波战争持续到1921年,双方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无法抵挡波兰的攻势,不得不签订《里加和平条约》,将大片土地割让给波兰。然而,这并没有让两国关系得到缓解,边境摩擦依然不断。
战争结束后,波兰与苏联的关系依旧紧张。1927年,苏联驻波兰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华沙遭到暗杀,这一事件无疑让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到1938年,波兰才意识到,苏联与德国的合作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当年9月,德国从西方进攻波兰,苏联则从东面夹击,波兰在两国夹击下再次被瓜分。更让波兰痛心的是,1940年,苏联在卡廷森林枪杀了两万名波兰战俘,这一事件成为“卡廷大屠杀”,波兰人对此耿耿于怀。
二战结束后,虽然波兰成为苏联的附属国,但他们依然渴望摆脱苏联的统治。苏联对波兰的压迫也未曾松懈,大规模的抓捕和处决波兰境内的反抗分子依旧持续。随着苏联解体,波兰迅速加入了北约,开始远离俄罗斯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缓解。波兰人认为,最严重的侮辱莫过于被误认为是俄罗斯人,而俄罗斯人对波兰人也有着相似的感受。波兰对俄罗斯的仇恨情绪依然深刻,2014年,波兰拆除了一百座苏联士兵的纪念碑。波兰历史课本中也将二战描述为“纳粹德国与苏联两个罪恶的极权主义政权之间的斗争”,并直言“苏联对战争负有与纳粹相同的责任”。
由于两国之间的深厚宿怨,波兰始终是反俄阵营的急先锋。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波兰毫不犹豫地站在乌克兰一方,提供了大量援助。展望未来,或许即使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也难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