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岳飞,熟悉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一生致力于北伐,梦想迎回徽钦二帝,然而,最终却因赵构和秦桧的阴谋,含冤死于风波亭。尽管他为国捐躯,但鲜有人知,在岳飞含冤遇害之后,他的一个女儿也同样经历了悲惨的命运。
据宋朝野史记载,岳飞的夫人曾为他生育了两个女儿。虽然这些野史资料未能明确记载岳飞的大女儿名字,但却清楚写出了小女儿的名字——岳银瓶。根据史料,岳银瓶曾追随岳飞参战,与金人作战,展现了她的忠诚与勇敢。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岳银瓶似乎只是戏曲中的人物,并没有确凿的史实依据。然而,在《宋史·岳飞传》的考证中,学者们找到了岳飞确实有一位女儿,名叫岳孝娥,闺名岳安娘。
岳飞年轻时,曾亲眼见证了高登等太学生的请愿。当时,高登等人试图通过请愿,获得赵构同意北伐,收复北宋旧地,并迎回徽钦二帝。岳飞深受感动,因此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请愿行列。正因如此,岳飞与高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登上奏赵构,弹劾秦桧为其生父立祠之事,认为此举有违礼制,是犯了僭越之罪。
没想到,赵构竟然驳回了高登的弹劾。于是,高登与秦桧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接着,秦桧与胡舜勾结,污蔑高登曾有过不敬皇帝赵构的言论,导致高登被冤枉并被赵构罢官。当高登即将被押往靖江府服劳役时,岳飞恰好回京办事,得知好友被冤枉后,便设宴为高登践行。
在宴席上,岳飞向高登表达了对他遭遇的不满,并对他说道:“听闻贤弟在南方做官时,决断有方,赈灾济民、兴办民学,政绩卓著,实为朝中难得的能臣。如今被贬,岂不令人痛心?若京中(临安)有我可帮忙之事,尽管说来。” 高登则叹息道:“我性格直率,未能讨好朝中权贵,最终被秦桧等人构陷。如今即将被押往靖江府,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幼子的未来。”
岳飞愤怒地回应道:“秦桧一党枉害忠良,是大宋的祸患。若能亲手除去这等祸国殃民的奸贼,必是我最大愿望。” 岳飞继续关心高登的幼子,并提议:“四年前,你嫂子为我生下一个女儿,名叫岳孝娥,正好和你幼子年纪相当。我们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不如将我的女儿许配给你的儿子,既可结亲,又能相互关照。”就这样,岳飞与高登为自己的孩子定下了娃娃亲,体现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在高登遭遇困境时,岳飞依然愿意伸出援手,充分体现了他们真挚的友情。定下娃娃亲后,岳飞屡次立下战功,最终被任命为南宋太尉。然而,就在岳飞大军即将光复开封之时,秦桧却暗中与金人勾结,怂恿赵构与金国议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秦桧在临安城散布岳飞拥兵自重的流言,渲染岳飞的威胁。毕竟,赵匡胤曾通过兵变篡位建立了宋朝,因此历代皇帝对于掌握大权的武将总是心生疑虑。
当赵构听到这些流言后,便询问秦桧是否岳飞真的有谋反之意。秦桧答道:“路人皆知,陛下若想保住半壁江山,最好当机立断。” 赵构听信了秦桧的言辞,随即指示派人向岳飞下达了十二道金牌,要求他班师回朝。
当时,岳飞深知,若能攻下开封,宋朝与金国的战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他决定以将军命令在外,不受皇命为由,拒绝接受赵构的金牌。然而,赵构却认为岳飞不服从圣旨的行为本身就是叛逆之举,于是迅速罢免了岳飞的一切职务,并将他逮捕入狱。
公元1142年,岳飞含冤被杀,而他年仅七岁的女儿岳孝娥,得知父亲死于风波亭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选择跳井自尽,宣告了岳家忠诚报国的家风彻底断裂。
岳飞去世后,家中仅剩三个年幼的儿子,他们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劳役,正是这些孩子最终延续了岳家血脉。为了避免遭遇更多的迫害,岳家人将这三兄弟的姓改为了“鄂”姓,直到宋孝宗赵昚登基后,才为岳飞平冤昭雪,岳家才恢复了原本的姓氏。昔日,高登的幼子目睹岳孝娥殉父的英勇之举,深受感动。长大后,他放下尘世繁华,选择出家为僧,定居在如今的闽中地区,过上了清贫的生活。
此事件的详细记载,见于《宋史·岳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