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朝的雁门之围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后续影响?
创始人
2025-09-13 04:31:23
0

隋朝历史满打满算不到四十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杨广做皇帝期间。杨广在位期间,曾遭遇“雁门之围”。那么,“雁门之围”具体是什么情况?又有哪些后续影响?

1、隋朝突厥关系

雁门之围,指的是隋炀帝在位后期,隋炀帝被突厥兵包围在雁门一带的历史事件。而个人觉得,在提到这段历史之前,有必要先说清楚当时突厥和中原的关系。

在南北朝初期,雄踞漠北高原的是柔然人。在北魏初年的时候,北魏朝廷曾出兵讨伐柔然。柔然打不过北魏,柔然汗国甚至一度被北魏锤到灭亡边缘。

而突厥人当时臣服于柔然,并且属于柔然的锻奴——也就是打铁的。记得小编上初中的时候,还记得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样形容突厥:擅冶铁,君臣之间差异不大。

当然当时的我对这一微言大义的描述没太在意,但是长大以后意识到:君臣之间差异不大,这不是胡人社会的典型么?

柔然衰败以后,突厥崛起。而突厥崛起期间,北魏爆发内乱,最终北魏分裂成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两个部分。两个魏国虽然对南朝取得胜利,但是对突厥却是采取称臣的态度。

并且,这一时期的突厥的势力也扩张到了里海一带。上一个势力如此庞大的胡人集团,是匈奴:同时掌握了漠北和中亚等广大区域。所以汉武帝在倾家荡产的基础上,才打崩匈奴人。

而突厥人在南北朝后期,无疑也达到了当年匈奴的高度。

隋文帝刚做皇帝、隋朝刚开张的时候,隋朝就面对这样的局面。而且当时的江东还存在南陈朝廷。所以隋文帝对局势并不敢于盲目乐观。

2、隋文帝智斗突厥

和当年汉武帝选择和匈奴硬碰硬不同,隋文帝认为应该采取智斗的手段。

当然很多人对智斗有误解,认为智斗是实力不足的体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智斗,需要有一定的斗争能力,并且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胜利。毕竟,如果没有斗争能力,对方也不会愿意和你斗智——可以三下五去二解决的,为啥要费周章呢?

隋文帝于是派人出使突厥,表示从大周朝(北周)那会儿,大周和突厥就是好兄弟,大周皇帝(这里指宇文邕)还娶了突厥公主当老婆。虽然现在中原不是大周当家了,但是大隋和突厥的关系一样铁。随着拉了关系以后,隋朝不断周旋在突厥的贵族之间,并且引起利益冲突。终于在隋文帝的操办下,突厥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内乱。

突厥内乱意味着隋文帝的北部危机解除。之后隋文帝利用这个机会,灭掉了南陈。

南陈灭亡后,隋朝统一天下,并且北方的突厥一盘散沙,此时的隋朝算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并且贴近隋朝的突厥部族臣服于隋朝。

上一次中原王朝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还是北魏拓跋焘在位那会儿,大上一次是苻坚做秦国天王那会儿。

所以可见这含金量。

3、雁门之围

隋炀帝杨广在位后期,东部区域的突厥人的首领是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其实对杨广有很大的意见。但是在隋朝大业十一年(西元615年)的时候,杨广还是打算前往突厥区域巡视。

此时的隋朝和杨广刚当皇帝的时候不同:一方面,隋廷对突厥的分化手段出现失利,此外隋朝和高句丽的战争,隋朝损兵折将。杨广的声望比起刚当皇帝的时候出现了很大折扣。另一方面,隋朝境内已经出现了造反的群体。

杨广前往突厥巡视的想法也有两方面:第一就是缓和和始毕可汗的关系,第二就是希望始毕可汗能派遣仆从军,和隋兵一起继续进攻高句丽。

刚才说过,始毕可汗对杨广不满很久了。所以杨广巡视到隋朝和突厥分界的时候,始毕可汗出动大量骑兵袭击杨广。有书上描述认为始毕可汗出动数十万骑兵。当然对于这个数据我个人保持存疑态度。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始毕可汗的大军突袭之下,隋炀帝方寸大乱,于是慌乱中杨广带着随行人员躲到了雁门境内(今山西北部)。

杨广在慌乱中颁布诏书(按:我记得1990年代的电视剧《隋唐演义》里面,还提到这样的一个细节),而各地豪杰接到诏书以后,也联络兵马前往雁门一带救援杨广。

始毕可汗见一击不成,也担心陷入缠斗之中,于是宣布撤兵。就这样,雁门之围解除了。

4、后续

雁门之围的时候,杨广许诺要给参与抗击突厥的将士赏赐。但事后杨广不提此事。杨广的口碑和信用也随着雁门之围的解除而破产。

并且,杨广在雁门之围时候的狼狈表现,也让很多豪杰对朝廷开始更加轻视。

可以说,雁门之围开始,隋朝开始了崩盘倒计时。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对... 今天的话题非常有趣,乍看之下或许是偶然的现象,但深究之后,你会发现背后其实存在着必然的规律——一个家...
原创 为... 在中国的皇宫文化中,太监是一个令人熟悉的群体,尤其在影视剧中,许多大反派角色常常是太监,甚至一些篡权...
原创 刘... 在汉末的历史上,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事件,即当关羽在襄樊战场深感压力时,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请求援助,...
原创 此... 在三国时期,刘备凭借着五虎上将的强大实力而享有盛名,而孙权同样可以自豪地拥有四位杰出的都督和太史慈等...
原创 李... 《唐雎说信陵君》中曾提到:“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这句话道出了报恩的真正意义——当人们得到他人...
原创 清...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逐渐认识到原有的清军已无法胜任防守任务,因此决定借鉴西方的军事制度,组建了一支新型...
原来你耳熟能详的句子,断错了! 秦汉制诏——明清黄绫 的政治文明缩影 圣旨的前世今生 云居寺里珍藏着一件特殊的文物——大清嘉庆皇帝...
原创 为...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 自秦孝公变法以来,特别是秦昭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将军们如同百花争艳,纷...
原创 韩... "全世界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中国却根本看不见韩国。"韩国教授金南道这句大实话,在韩国炸出了十万加讨论...
原创 刘... 三国历史中有一个经典而深刻的事件——白门楼吕布丧命事件。 话说公元199年,吕布在与曹操的激烈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