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演义》的人肯定知道,刘备当上汉中王后,曾封了五位手下的将领为“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但实际上,这个“五虎将”称号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小说中的杜撰。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严格来说,三国时期的“虎将”其实只有三个半。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三个半”听起来有些奇怪,毕竟人怎么可能是“半个半个”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解释。首先,《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正史,由陈寿所著。最初,陈寿确实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将领分别立传,但他并没有提到过“五虎将”这一名号。这个名号,主要是在后来的戏曲和小说中被塑造出来的。
虽然这五位将领确实存在,但若论“虎将”这一称号,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人最为符合标准,其他几位则没有这个名号。关羽和张飞,无论是从《三国演义》还是从历史资料来看,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甚至即使没有看过《三国》的电视剧或小说,他们的名字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虽然他们的事迹在小说和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但在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却相对较少。
然而,这并不影响关羽和张飞被认为是“虎将”。原因很简单,正史中虽然对他们的具体事迹描述不多,但却记录了许多人对他们的评价。比如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就曾评价关羽和张飞是“皆万人之敌也”,而刘烨则认为他们“勇冠三军而为将”。由此可见,关羽和张飞的战斗力和威名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中的张飞与小说中的形象有很大不同。史书记载中的张飞不仅勇猛,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不仅读过书,而且擅长绘画,尤其在画美人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并且还能写书法。而关羽和张飞的死后故事也成为了民间传说的经典,关羽被尊奉为“武圣”,并被称为“关二爷”,世世代代都有人供奉他;而张飞则成为了神祇,被誉为“巡查阴阳二界”的神灵。
除了关羽和张飞之外,还有一位被称为“虎将”的人物——曹操麾下的大将许褚。他的外貌非常威猛,“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在《三国演义》中,许褚曾与马超激烈对抗,然而这场“裸衣斗马超”的战斗并不存在,许褚与马超的确有过交手,但那是在曹操和马超见面时发生的。
当时,曹操和马超两人坐在军帐里假装友好地喝酒,马超心生杀意,正当他准备动手时,他看到曹操身后站着一位威猛的壮汉,怀疑那人就是传说中的“虎侯”,于是他问曹操。曹操随口指了指那位壮汉,说:“对,没错,他就是虎侯。”马超见此,只得收手,曹操得以安然脱险。
最后,还有一位“半个虎将”——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被称为“江东猛虎”,他也是三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枭雄,然而他的英年早逝,使得他未能完全展现出应有的威名。在正史中,孙坚的高光时刻出现在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当时,曹操因失败而退缩,袁绍犹豫不决,其他诸侯也顾不上董卓之事,只顾自己的地盘争夺。而孙坚则带领军队与董卓军屡次交锋,取得了不少胜利,令董卓十分忌惮。
孙坚的“猛虎”之名由此而来,尤其是在击败董卓之后,有人挑拨袁术称孙坚如果成功除掉董卓,便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然而,孙坚最终在与刘表的战争中死于暗箭,年仅37岁。后来,孙权继位为帝,追封父亲为“武烈皇帝”,因此,孙坚既是将领又是皇帝,这使得他在“虎将”之列只能算是“半个”。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真正的虎将,只有关羽、张飞、许褚以及孙坚这四位,其中孙坚由于英年早逝,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半个虎将”存在。至于其他被称为“虎将”的人物,可能更多是后人附上的荣誉,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