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留下的秘密,九代皇帝口口相传,赵构听后却莞尔一笑
创始人
2025-09-13 02:02:34
0

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奠定了宋朝的基础。在他的统治下,宋朝始终坚持重文轻武的政策,这种方针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的惨痛后果。面对金兵的侵犯,宋朝竟未能涌现出一个能够抵御敌军的杰出将领,最终,宋徽宗与其子宋钦宗双双被俘,朝廷的皇室成员和妃嫔也沦为了金兵的战果,令人心痛。

随着皇家血脉在金兵的屠戮中几乎被彻底消灭,幸存下来的唯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他毅然选择了“另立新君”,将都城迁移至临安,从而建立了南宋,使得宋朝得以恢复生机,重新焕发生机。

得知新朝建立的消息后,宋徽宗心中无比激动,他想到一个历代皇帝相传的秘密,这个秘密至今尚未告知赵构。这个秘密早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代便已存在,至宋徽宗时期已延续了九代,只有皇帝独自知晓其内容。

宋徽宗深知自己被囚禁的状况,生死未卜,这个秘密若不传承,将会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于是,他将这一重要的秘密托付给同样遭遇困境的官员曹勋,希望能够得以流传。

那么,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成功篡位成为皇帝之后,心中始终有一股对于前任皇帝柴荣的愧疚之情。为了洗刷这份愧疚,他在太祖庙的夹室里下令立下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用鲜艳的黄色幔布严加掩盖,封闭得十分严实。

石碑上刻有三条重要内容:首先,为了赎回心中的愧疚,宋朝历任皇帝必须优待柴荣的后代;其次,文人和大夫如有直言进谏,即便不慎得罪皇帝,也不得杀害;最后,如果有哪位皇帝违背了这一承诺,必将受到天谴的惩罚。

因为这个秘密是皇帝亲口相传的,加之祭奠太祖是皇室的重要大事,通常大臣们都是站在较远的殿外,闲杂人等更是无法靠近。此时,仅有一名不识字的小太监随行,因此这个秘密得以隐秘流传至今。

在南宋与金朝签订《绍兴和议》之后,双方关系得到缓和,被俘人员也陆续获释。此时,曹勋依然铭记宋徽宗的托付,向赵构传达了这个秘密,赵构听后露出了微笑,似乎对此早有预感。

原来,在金人攻入宋朝领地之时,太祖庙的门已经被打开,这个秘密早已不再是绝密,如今世人皆已得知。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奢侈挥霍、与外敌勾结求取个人荣华,许多人都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屈辱事...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任务曝光:朱... 公元1402年,大明王朝的天空被血色染红。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攻破南京金川门,直逼皇宫。绝望的火焰...
原创 春... 一、五等爵制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建构 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源于西周初年的宗法分封制度...
原创 正...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军事才能极为出色的将领,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出将入相”型的军事和政治双料...
原创 镜... 泛黄的相纸间,一组清末太监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王朝末世的隐秘角落。这些被皇权制度扭曲命运的特殊群体,在...
张廷玉:杀人还用刀?两句话就够...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年羹尧,一代权臣,曾手握兵符,功高震主,万人之上。张廷玉,一介文臣,却...
原创 历... 以下是文章的改写版,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从我国人口分布的历史变迁来看,战争、社会动荡、天灾...
原创 区... 赵国从未真正打败匈奴! 赵国在与匈奴作战时,一直采取的是防御型策略,更多的是通过防守反击的方式来遏...
原创 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气吞万里如虹的诗,出自明朝忠...
原创 “...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出生于普鲁士,1898年逝世,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