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羽兵败之前曾向一人求救,对方按兵不动,还投降了魏国
创始人
2025-09-13 02:03:36
0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原本投向魏国的“跳槽王”孟达,失去了依靠。刚投奔魏国不久的他,眼见自己的“靠山”消失,再次面临失势的局面,心生悔意,打算重新归顺蜀国。虽然诸葛亮心中早已有了打算,却未显露任何迹象,悄悄地将孟达的反叛计划透露给了司马懿,导致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猎杀行动悄然展开。

孟达的“跳槽王”之名早已在三国时期传为佳话,因其性格多变,见风使舵,利益至上,哪里有利益他就投向哪里。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公元219年关羽的失利。当时,关羽攻打襄樊,向驻扎在上庸的孟达发出求援信号,然而孟达以上庸刚刚收复不稳为由拒绝出兵。这一决定导致关羽败北,并且最终被吕蒙所杀。若孟达及时支援,关羽的命运或许会不同,因此孟达对于这场惨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达曾是刘璋的部将,刘备占据益州后,他便投降蜀国。然而,刘备对他始终不太信任,尤其是关羽战死之后,对孟达的嫌恶加深。孟达感知到刘备对自己的态度变化,担心自己一旦失宠便会面临杀身之祸。因此,孟达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再次投向魏国。此时的曹丕,欢迎孟达的投诚,并且称赞他具备“卿相之器”。孟达不负期望,协助魏军攻占东三郡。曹丕对孟达的表现非常满意,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并任命他为新城太守。

然而,曹丕的突然去世打破了孟达的好日子。新皇帝曹睿迅速提拔新一批政坛人物,孟达再度感到孤立无援,陷入了困境。此时,孟达心思活络,计划着投靠蜀国,但他已经有了“墙头草”的名声,蜀国怎会轻易接纳他?于是,他又开始琢磨是否投向东吴。孟达的心思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两面派,而是对魏国和蜀国的背叛。然而,在这一关键时刻,诸葛亮已悄然展开了自己的布局。

从全局来看,诸葛亮希望孟达回归蜀国,因为孟达掌握着东三郡,这对蜀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孟达此前的反复无常,已经让诸葛亮失去了对他的信任。经过深思熟虑,诸葛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保留孟达,因为若孟达再一次背叛,投向东吴,必定会对蜀国构成威胁。诸葛亮巧妙地运用策略,打算通过借刀杀人来解决孟达问题。

诸葛亮的布局既巧妙又高明。他一方面给孟达写信,诱导其做出错误决策,另一方面通过与孟达不和的部下申仪,将孟达反叛的消息泄露给司马懿。果然,申仪很快将消息送达魏国,司马懿获悉孟达的计划后,迅速做出反应。孟达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意图已经被泄露,便决定立刻采取行动。此时,孟达完全没有料到,自己正走进了诸葛亮精心设下的陷阱。

面对孟达可能的叛变,司马懿作出了冷静的判断,认为无论孟达投向蜀国还是东吴,对魏国来说都是威胁。唯有掌握孟达手中的东三郡,才能确保魏国的稳定。因此,司马懿决定彻底除掉孟达。在行动之前,司马懿通过写信安抚孟达,信中称魏国仍然信任他,并且暗示诸葛亮有意挑拨离间,试图在孟达心中制造动摇。孟达收到信后,犹豫不决,最终决定暂缓行动。这一决定无疑为司马懿赢得了时间。

司马懿并没有因此耽搁,立即向皇帝禀报,并命令魏军赶赴孟达所在的地方。然而,司马懿的人马距离孟达有一千二百里,急需一个月才能抵达。但司马懿却以惊人的速度,仅用八天就赶到了宛城。魏军随即展开攻城,孟达坚守了整整16天,最终因无法抵挡攻势而被迫投降。如果诸葛亮此时派兵支援,或至少提供一点帮助,孟达或许还能脱身。但诸葛亮根本没有动弹,只是冷眼旁观,心中早已决定借刀杀人。

孟达的失败,最终归咎于他那反复无常的性格。他见利忘义,缺乏基本的信誉,这使得无论是上级还是下属都不敢完全信任他。虽然孟达有一定的才干,但他一直未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最终也只能在背叛中自取灭亡。在蜀国和魏国之间的斗争中,诸葛亮巧妙地利用孟达的背叛心思,成功将其除掉,避免了其对蜀国的威胁。孟达的结局,最终证明了背信弃义的代价。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奢侈挥霍、与外敌勾结求取个人荣华,许多人都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屈辱事...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任务曝光:朱... 公元1402年,大明王朝的天空被血色染红。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攻破南京金川门,直逼皇宫。绝望的火焰...
原创 春... 一、五等爵制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建构 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源于西周初年的宗法分封制度...
原创 正...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军事才能极为出色的将领,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出将入相”型的军事和政治双料...
原创 镜... 泛黄的相纸间,一组清末太监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王朝末世的隐秘角落。这些被皇权制度扭曲命运的特殊群体,在...
张廷玉:杀人还用刀?两句话就够...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年羹尧,一代权臣,曾手握兵符,功高震主,万人之上。张廷玉,一介文臣,却...
原创 历... 以下是文章的改写版,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从我国人口分布的历史变迁来看,战争、社会动荡、天灾...
原创 区... 赵国从未真正打败匈奴! 赵国在与匈奴作战时,一直采取的是防御型策略,更多的是通过防守反击的方式来遏...
原创 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气吞万里如虹的诗,出自明朝忠...
原创 “...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出生于普鲁士,1898年逝世,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