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随着大清帝国的入关,有八位被授予世袭罔替的王爷,他们被俗称为“铁帽子王”。这八位王爷在大清的扩疆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努尔哈赤的大儿子代善的家族便涌现了三位“铁帽子王”,其中便包括他的孙子勒克德浑,他被封为顺承郡王。
勒克德浑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算是少字辈中的佼佼者,年纪轻轻便被睿亲王多尔衮赏识并提拔,16岁时便被封为平南大将军,统领大军征战江南,多次解决困境,屡立战功,堪称英勇无比。不幸的是,他在24岁时便英年早逝。康熙帝在他去世后为他追谥“恭惠”以示尊敬。
顺承郡王家族的墓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东甘池和西甘池,那里不仅保存着众多大石碑,还以大宝顶而闻名,是清朝王爷家族墓地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然而,顺承郡王家族的画像几乎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乱的冲击和岁月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展览《祭如在》中,这些珍贵的历史人物画像竟然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画像主要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王族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顺承郡王家族的画像。这些画像展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家族图像,令研究明清历史的学者兴奋不已,许多人都未曾料到这些历史画作竟然保存至今,这实在是极为珍贵。
此次展览展出的全是原作,展览模拟了真实的祠堂场景,祖宗的神位摆在中央,子孙则按照辈分排列。画面正中的神位是第一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神位,虽然画作未能展出,遗憾的是我们未能一睹其风采,但黄色画轴上满汉双语的文字写道:“多罗顺承恭惠郡王之神位”。
西侧第一号位置展出的是顺承忠郡王诺罗布和其嫡妃兆嘉氏的画像,诺罗布是勒克德浑的第三子,谥号“忠”。东侧第一号位置则是顺承郡王锡保和其嫡妃伊尔根觉罗氏的画像,锡保是第八代顺承郡王,曾参与讨伐准噶尔的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后来因兵法失误被削爵。
西侧第二号位置展出的是恪郡王熙良和其嫡妃那拉氏的画像。熙良是锡保的长子,后来继承了顺承郡王的爵位。东侧第二号位置则是恭郡王泰斐英阿和其嫡福晋富察氏的画像,他是熙良的长子,继承了王位并担任重要职务,最终因病去世。
西侧第三号位置展出了慎郡王恒昌和其嫡妃精奇哩氏的画像。恒昌是泰斐英阿的第四子,也继承了顺承郡王的爵位。东侧第三号位置则为简郡王伦柱和其嫡妃章京氏的神位画像。伦柱是恒昌的长子,继承了家族的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二代到第六代顺承郡王的画像未能展出,这些王爷的画像没有被保存或是未曾展出,可能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或战乱所致。这些遗失的画像,也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
这次展览虽然只展示了部分顺承郡王家族的画像,但它们依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成为了清朝王爷家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顺承郡王家族是幸运的,今天我们仍能一睹这些曾经辉煌的王爷的风采,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如果你热爱历史文化与文物古迹,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展览。
大槐树,积蓄十年,厚积薄发。喜欢历史、热爱文物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的分享。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将是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