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军的“嘉定三屠”,很多人或许听说过这个历史事件,但至于为什么嘉定会发生三次屠杀,恐怕就不太清楚了。毕竟,相关的历史记载并不充分,甚至在满清的官方史书中,也没有详细解释背后的原因。因此,不知道嘉定为何会经历三次大屠杀,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既然历史已经发生,某些事件也注定了无法改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清军为何会对嘉定进行三次屠杀的原因。
“嘉定三屠”发生在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当时,清军将领李成栋攻占了嘉定城,但并没有立即对城内百姓进行大规模屠杀。事实上,屠杀并非发生在攻城之时,而是等到满清权力最高层的多尔衮收到南京传来的捷报之后。没多久,李成栋才对嘉定百姓实施了大屠杀。原因在于,多尔衮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发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剃发易服或许无关紧要,但对于明朝时期的嘉定百姓而言,这无异于极大的侮辱。因为在当时的文化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和衣着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承载着家族的尊严和传统。这样的命令自然引发了百姓的强烈反抗。
然而,最初的反抗并未发展到屠城的程度。虽然百姓反对剃发易服,但如果没有后来的激化事件,或许这场冲突可以平息。可惜的是,李成栋的弟弟在与当地反抗武装的冲突中被打死,这激起了李成栋强烈的报复心。于是,嘉定爆发了第一次大屠杀。需要提到的是,当时反抗军由黄淳耀领导,士兵多为当地百姓,因此,他们的实力远不及清军,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然而,清军的第一次屠杀并没有结束这场暴力的循环。不到三个月后,嘉定再次爆发了反抗。这一次,反抗军的领袖是朱瑛,虽然他集结了两千多名士兵,但面对实力悬殊的清军,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这次反抗的失败,嘉定再次遭到了第二次大屠杀,尤其是葛隆和外冈两个镇区,被清军屠杀得尤为严重。
第三次屠杀发生在半个月之后。当时,南明的残余部队由吴之番指挥,凭借一定的号召力,吸引了周边民众的响应,甚至成功击败了嘉定城中的清军。这一胜利短暂地给百姓带来了希望,但好景不长,李成栋迅速带领清军反扑,并将吴之番的部队击败。这次反抗的失败,意味着嘉定再次遭遇了清军的屠杀,这次的屠杀最为残酷,数以万计的百姓丧命。
从个人的角度看,嘉定城内的百姓、反抗的领袖们以及南明将领吴之番,他们所做的一切并没有错。他们虽然知道反抗可能不会改变最终的结局,但他们依然选择为尊严和信仰而战,不愿屈服于剃发易服的命令,宁愿赴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即使反抗最终未能成功,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尊敬。毕竟,相较于眼睁睁看着家人同胞死去,坐以待毙,勇敢反抗,至少能让自己问心无愧。对他们而言,这或许才是值得追求的真正价值。
你对清军在嘉定三屠中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