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李云龙这个人物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形象。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却在战争中屡屡获胜。虽然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但他通过战场上的实践,逐渐培养出了一种超凡的军事才能。再加上他强大的个人魅力,李云龙深受民众喜爱。那么,历史上是否有类似于李云龙的将领呢?
答案是肯定的。三国时期的王平便是一个与李云龙相似的例子。王平同样出身低微,不懂文字,但却在战争中屡战屡胜,精通兵法。他出生在巴西宕渠的賨人部落,賨人是土家族的先祖,因此,有人也称王平为土家族的名将,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有依据的。
在东汉时期,世家门第在政治和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垄断了教育资源和官职选拔,普通百姓很难接受到教育,更别提通过朝廷的选拔成为官员。在远离中央的偏远地区,这一情况更为严峻。王平的童年自然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一生中能认得的汉字寥寥无几。对于读书的机会几乎是无从谈起的。
然而,王平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他却通过另一种方式自学成才,最终精通了兵法。他在215年时投奔了曹操,成为曹操军中的代理校尉,并在219年的汉中之战中,作为曹操的部将参与其中。曹操在战败后仓皇撤退,王平作为曹操阵中的非嫡系成员被放弃,最终他投降了刘备,成为蜀汉的将领。
刘备有着远见卓识,善于用人,王平也因此多次被赋予重任。他的表现一直很出色,最终成为蜀汉的名将,拥有了自己的部队和属官。在这些属官中,也有不少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王平便请他们为自己朗读《史记》、《汉书》以及《孙子兵法》等经典书籍,通过这种方式,他达成了“熟读兵书”的目标。
王平本来在军事上就有着过人的天赋,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他的军事水平得到了飞跃性提升。此举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刘备去世后,王平在诸葛亮的领导下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帮助诸葛亮几乎完成了统一大业。
228年春,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任命马谡为大军先锋前往街亭防守,而王平则作为副将辅佐马谡。只要能够稳住街亭,诸葛亮就能顺利进军祁山,继而一举战胜魏军,最终统一三国。然而,马谡未能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在街亭坚守,而是带领军队到离水源较远的山上安营扎寨。王平反复劝说,但马谡并未听从。
马谡固执地坚守山上,不久后,魏军的张郃便赶到,迅速断绝了蜀军的水源,使得蜀军士气崩溃,难以抵挡魏军的进攻,最终街亭失守。马谡撤退,王平则在战场上冷静应对,通过假装布置埋伏,成功挽回了一部分蜀军的残余,避免了魏军的进一步追击。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遭遇重大挫折,这场失败让他深感失望,并自愿降级,而马谡被处决,其他的将领也纷纷遭遇惩罚,唯有王平因立下战功被封为侯。之后,王平多次随诸葛亮北伐,战功显赫。诸葛亮去世后,王平继续镇守汉中,在248年去世时,他被追封为“安汉侯”,意为“安定大汉的功臣”,他在蜀汉安定和军事防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