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与我们历史最接近的朝代,近百年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一时期带给后世的是福还是祸,已然成为过去,无法被轻易改变。尽管清朝并非汉族统治,但自从入关以来,清朝在治理和文化方面效仿了许多汉族传统,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对皇陵的建设。自古以来,皇陵成为了皇帝及其家族成员安息之地,由此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职业,即守陵人。那么,守陵人究竟是何职务?简单来说,就是专门负责看护皇陵的人员,这个角色乍一听来可能显得有些可怕。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至今已过了百年,这些古老的墓地还有人在守护吗?如果还有守陵人,他们的薪水又从何而来呢?
皇陵,作为皇帝和皇族成员的安葬之所,无疑埋藏着极为珍贵的陪葬品,令人心生向往,而这些物品也大多为珍奇异宝。皇陵主要被划分为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每一处的历史背景都层次分明、丰富多彩。为了保护这些皇陵和内里的瑰宝,清朝朝廷派遣了大量士兵进行看守。虽然这个职业听上去似乎令人畏惧,但在古代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能够亲自负责守卫皇陵的人,绝对是前途光明。
当然,守陵人并非随意挑选,而都是经过严格挑选、体格健壮并且武艺高强的士兵。他们的队伍规模庞大,最多可达三千人以上。每位守陵人心中都怀揣着崇高的信仰,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能够守护皇陵无疑是一种极其光荣的责任。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民国政府遵循之前的约定,承诺继续守护皇陵,但因后来的战乱与政局不稳,真正能投入的精力与资源有限,最终只得以少量资金雇佣一些普通百姓来进行看守。
相较于专业的士兵,这些平民的守护能力自然相对薄弱,因而导致了后来著名的“炸皇陵事件”,这场事件中,孙殿英以保护为由,派出人手包围皇陵,最后竟将乾隆与慈禧的墓地掘开,劫取了大量珍贵文物。面对后世大清后人的强烈指责,民国政府不得不对此高度重视,然而最终所能做的依旧微不足道,仅仅是派人清理皇陵,而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严密的看护。
曾经世世代代守护皇陵的守陵人,习惯了肩负保卫先祖陵墓的重任,最终选择与周边村民共同生活。尽管他们失去了看守皇陵的报酬,且保护的力度也逐渐减弱,但他们仍然在尽己所能,守护着祖先的遗址,或许这就是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在这百年里,皇陵周围逐渐聚集了不少村民。如今,皇陵已被列为文化遗产,许多专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文物进行修复,而他们的工作是有薪资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