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虽有猛虎般的勇气,但缺乏英明的谋略。他狡诈、反复无常,唯利是图,视势力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立场。从古至今,历史上从未有像吕布这样的人最终能够不被彻底铲除。——陈寿
公元199年,吕布在下邳的白门楼被曹操俘获。起初,他打算投靠曹操以保性命,但刘备却在旁边不失时机地指责他:“明公难道没有见过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与董太师吗?”这番话让曹操最终决定将吕布处决。
临终之际,吕布愤怒地向曹操喊出了七个字,这段话揭示了刘备的真面目。遗憾的是,曹操当时未能理解这番话的深意,也未能立即采取措施,如果曹操当时能警觉,三国的历史很可能会发生改变。那么,这七个字到底是什么?其中隐藏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根据史书记载,吕布出生于并州五原郡,这一地区历年来战火不断,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的人们必须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吕布出生在九原县,自幼便习弓马,少年时便因勇猛善战成为了一个武力非凡的将军。
幸运的是,吕布被并州的丁原发现,并因此成为了他的心腹和义子。东汉末年,丁原与西凉的董卓一起接受了大将军何进的命令,前往洛阳铲除宦官势力。尽管两人携手前行,但丁原远比董卓忠诚,并不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汉献帝被董卓软禁,丁原因看不惯董卓的行为,不愿听从他,尽管董卓对此束手无策,但吕布却是丁原的保护神。
最终,在董卓谋士的建议下,吕布被策反,投靠董卓,背叛了义父丁原,并亲手杀害了丁原。此后,吕布带着丁原的部队加入了董卓的阵营,二人结为“父子”,发誓永不背叛。然而,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非始终如一。吕布的最辉煌时光便是在董卓麾下,凭借实力和声望,他不仅不需要亲自上战场,还担任了中郎将和都亭侯,时常宣传自己的功绩。
当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吕布曾带领自己的精锐骑兵支援前线,并在虎牢关与刘备、张飞、关羽三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吕布最终败退,但他赢得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称号,这一战成为了他的传奇之一。曹操甚至曾说过:“吕布若不死,董卓绝难平息。”
随着董卓势力的崩溃,他被诸侯逼得无路可逃,最终逃往了长安。此时,司徒王允察觉到董卓的势力衰退,于是密谋策划了连环计和美人计,利用貂蝉将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吕布和董卓因女人反目成仇,最终埋下了吕布反叛的种子。
公元192年,吕布设伏成功刺杀董卓。但尽管董卓死去,朝廷却愈加混乱,王允虽欲辅佐国家,终未能有效稳定局势,而董卓旧部再次起兵,吕布在这场混战中失败。吕布不得不带着残兵退至崤山,开始了与中原诸侯争夺天下的漫长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吕布最黑暗的时期,名声跌至谷底。
吕布、曹操、刘备三人的恩怨
吕布随即开始在中原寻找新的依托,先后投靠了袁术和袁绍。袁术因为不信任吕布的人品未予收留,而袁绍虽然接纳了他,但两人因性格不合而产生了矛盾,最终吕布不得不离开。此时,徐州的陶谦与曹操发生冲突,吕布与陈宫联合偷袭曹操的兖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这场战斗虽然持续很久,但由于吕布没有坚实的后方和资源支持,最终还是被曹操压垮。就在吕布的形势岌岌可危时,徐州牧陶谦死去,刘备接管了徐州。此时,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暂时投靠了刘备,并驻扎在小沛。
然而,吕布的投靠并未得到刘备的完全信任,刘备兵力较少,在与袁术作战时,吕布趁机占领了徐州并偷袭了刘备的家园。最终,刘备被迫投靠曹操。此时,吕布、刘备和曹操的恩怨再度浮现,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
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再度交战,最终失败。刘备和曹操联合对吕布发起了围攻。由于吕布长时间处于疲惫状态,加之城内资源紧张,最终被手下捆绑并献给曹操。当时,吕布还想投降曹操,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然而,曹操的谋士刘备却不失时机地说道:“明公不见吕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这一句话成功击中了吕布的心脏。
曹操虽曾被吕布背叛,但他没有亲身体验过吕布的反复无常,因此难以彻底警觉。而刘备则深知吕布的狡诈,为曹操的决定提供了决断性的信息。最终,吕布被曹操处决,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曲折的一生。
吕布死前的七个字
吕布临死前喊出了“是儿最叵信者”七个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备才是最不值得信任的人。这并非空穴来风,吕布与刘备曾有过一段深厚的交情,曾彼此称兄道弟。然而,吕布最终发现,刘备和他一样,心机深沉、善于权谋。
吕布所说的话,后来在历史中得到了验证。刘备虽名义上是建立基业的英雄,但他早年便是在涿郡拉帮结派,暗中做着行商、收保护费的勾当。而他后来的成功,也并非完全是依靠正当手段。在许多关键时刻,刘备总能通过背叛和阴谋巧妙地获得利益,甚至在曹操和孙权的背后进行操控。
吕布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曹操早些听取吕布的忠告,历史的轨迹可能就会大为不同。那么,吕布的遗言是否让你对三国的权谋斗争有了新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