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纣王死后,人族再也没有得到气运加持,从此世界上再没有“九九人皇”,只有“天子”。这不禁引发了疑问:为什么一个如此残暴的昏君,竟然成为了最后一个“人皇”呢?那“人皇”究竟是什么?
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君,也是最后一位“人皇”。在他统治期间,他荒淫无道,宠信奸臣,暴政无常,商朝民众虽然知晓其必定会灭亡,但仍心甘情愿为他效力。究其原因,便是他是“人皇”,拥有与神明并列的特殊地位。
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虐无道,导致一个以鸟为图腾的士族在黄河流域悄然崛起。这个士族的领袖带领众人起兵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延续了五百多年,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帝王,便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
帝辛年轻时聪慧异常,才智出众,口才不凡,力大无穷,甚至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正是因为他的非凡天资,他的心智显得格外早熟。大臣们眼中,帝辛极具暴戾之气,聪明过头,有时更用自己的智慧掩盖过错,轻易让他避开责罚。
在帝辛刚继位时,他的性格还带有一丝傲慢,但随着登基后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开始彻底放纵自己。他最大的嗜好便是饮酒作乐、宠幸美女。他将所有财富集中于自己,金银堆满了宫殿,粮仓也充盈如山。百姓却在饥荒中苦苦挣扎,而帝辛不仅对民众疾苦漠不关心,还将大量资源用于自己的奢靡生活。他的宫中有三千佳丽,美人们争宠,甚至为他修建了一个酒池肉林,供他任意享乐。
其中,纣王的“不敬神明”行为尤为让人愤慨。他无视神明,任凭群臣劝谏却置若罔闻。某次,群臣劝他祭拜女娲,然而他竟对女娲毫无了解,甚至傲慢地问:“女娲有何功德,朕为何要祭拜?”当宰相告诉他女娲是上古女神,曾为修补天裂而费尽心力,他虽然不情愿地答应祭拜,但在前往女娲庙时,却毫不尊敬神像,反而觉得她雕像美艳,心生轻薄之意,还作诗调侃女娲。女娲因此愤怒,派遣了三妖前来诱惑帝辛,以图使商朝灭亡。
但为何女娲不直接惩罚纣王,而要动用妖力去诱惑他?这其中的原因令人震惊——其实,女娲并非不想出手,而是她根本不敢动纣王!在商朝灭亡之前,天界与人间由三皇五帝共同统治,三皇中有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以及人皇轩辕。而作为伏羲的后代,人皇的地位与天皇、地皇相等,权力可以与神明平起平坐。
因此,在纣王眼中,尽管世人崇拜神明,但作为“人皇”的他,拥有与天上神明平等的地位。他认为自己不必向神明低头,神明的威力对他并不具威胁。
商朝历代国君在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朝的统治下,神权并非高高在上,国君虽然祭拜先祖,但并未祭拜天帝。而商王作为“人皇”与天帝并列,因此百姓的祭拜行为和神仙的神力未曾影响到商王。封神大战之后,神仙从人间彻底消失,逐渐上升为高高在上的存在。那时,神仙变得稀有,百姓看到神仙都会激动地跪拜。
既然纣王是人皇,那么他的身体自然也会被紫薇真气所保护,这股神秘的气场可以保护他免受任何妖邪的侵害。女娲知道帝辛侮辱了自己,本打算亲自出手教训,但她在接近纣王的宫殿时,被一股无形的气体所阻挡。这股气体正是“紫薇真气”,它令任何想要侵害纣王的存在都无法接近。只有商朝灭亡,紫薇真气才会消失,女娲才有机会动手。
那么,纣王为什么能成为“人皇”呢?其实,在妲己出现之前,纣王也曾有过辉煌的成就。根据历史记载,他曾攻克东夷,扩展疆域,开发长江流域,还推行了许多改革,反对神权,打破了奴隶制,是统一中国的先驱之一。因此,帝辛也吸引了许多神仙的支持,他们忠心耿耿地辅佐他,这也证明了他拥有作为“人皇”的资格。
然而,商朝灭亡之后,为什么人间再也没有了“人皇”,只有“天子”呢?这一切的转折点,便是在封神大战之后。女娲策划了商朝的灭亡,而封神大战之后,许多有功之臣被封神。与此同时,人间向天界低头,承认了天界的至高无上。自此之后,人类的帝王不再与神明平起平坐,而是自降身份,称为“天子”。
“天子”并不是自认为“天选之子”,而是“天的儿子”的意思。随着天界的权力逐渐高于人间,帝王也从“九九人皇”变成了“九五之尊”。此外,还有一种传说提到,早期的人皇因气运加身,不仅寿命长久,甚至拥有超凡的力量。纣王曾力大无穷,能够拔起九牛,而这与气运的加持不无关系。直到气运逐渐消退,他变得越来越暴虐,而妲己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自从周朝建立以来,人间的帝王逐渐失去了气运的庇佑。从此以后,虽然一些帝王拥有不凡的传说,如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刘秀的“位面之子”,乃至武则天的唯一女帝,但再也没有出现过像纣王那样力大无穷的君主。
随着时光流逝,关于商朝与周朝的战争、封神大战以及“三皇五帝”的故事已被神化。很多事物虽显得不可思议,却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认知,成了神话传说。那么,所谓的“人皇”是否曾真实存在?究竟历史的真相如何,我们只能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来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