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猛臣之死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新皇帝上台,必然会带来新的气象,年号也跟着改了,从“洪武”变成了“建文”。简单来说,意味着武将的时代结束,文官的主场来临。
朱允炆的改变不只是年号的象征,更是他政治主张的体现,不再像朱元璋那样通过严酷的手段治理国家。朱允炆希望一切变得温文尔雅,天下太平,而这也很快传达给了他手下的官员们。
在这样一个时刻,大明的猛臣陈性善——曾在朱元璋面前翻录刘伯温遗书的陈性善,向朱允炆推荐了一个猛臣——韩宜可。
几年前,韩宜可曾再次与朱元璋顶撞,气得朱元璋几乎失控,把他流放到云南。可是韩宜可不但没有悔过,反而在云南一边工作,一边开展教育和文化活动,甚至开始教授学问,改变了当地的风气。
在他的努力下,云南的文风渐渐好转,地方上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受到了变化。沐英,云南的地方大员,也对韩宜可十分敬重,经常造访他,互相交流意见。为何沐英如此尊重韩宜可?显然,这个敢顶撞朱元璋、依然活蹦乱跳的人,身上有着非凡的气度。
当陈性善推荐韩宜可时,朱允炆心生欢喜,于是立刻下旨让韩宜可升任云南参政,同时兼任左副都御史,并指示他回京。然而,韩宜可在行至杭州时突发重病,最终去世。
据《明史》记载,韩宜可去世之时,天上落下了一颗流星,令战马惊叫,百姓纷纷感叹:只有韩宜可,才配得上这天降的异象。
韩宜可身为大明的一员猛臣,却为何如此特殊,连天象也与他相呼应?
二、骂胡惟庸,骂朱元璋
韩宜可出生在浙江绍兴,年少时便以才学著称。元朝末年,他受到当时朝廷的召唤,但韩宜可并不热衷仕途,且因天下动荡,他没有时间去应对这些政治上的琐事。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韩宜可才正式出仕。
由于他刚正不阿的性格,朱元璋欣赏他的才干,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实际上,他也成为了浙江同乡刘伯温的下属。
韩宜可与刘伯温之间有过接触,但并无私交。事实证明,韩宜可是一个孤独的忠臣,既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结党营私。他敢于说真话,刚正不阿。
有一次,韩宜可在汇报工作时,突然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朱元璋的宫殿,开始当面指责胡惟庸。胡惟庸和朱元璋正亲密交谈,韩宜可毫不客气地指出胡惟庸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韩宜可怒斥道,朱元璋不应与这种奸佞之人亲近,否则大明将不再是大明。
朱元璋震怒,指责韩宜可胆大包天,居然敢当面侮辱他手下的重要人物,命人将他囚禁起来。
三、再度硬刚朱元璋
令人惊讶的是,朱元璋当晚下令释放韩宜可。经过一番查证,原来韩宜可的言辞完全出于他的直率与刚正,并没有受到外部势力的指使。朱元璋对韩宜可产生了敬意,决定重用他,任命他为陕西按察司佥事。
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折。陕西一地捕获了一万多囚犯,提出将其劳改种田。朱元璋当时高度赞成,但韩宜可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妥,他要求先查清这些囚犯是否有冤屈。
朱元璋怒火中烧,认为韩宜可不该干涉他的决策,然而,韩宜可依然坚持,指出朝廷官员办事草率,不分青红皂白。朱元璋气愤难耐,命人再次将韩宜可囚禁。
但朱元璋心头有疑虑,回想李世民的举例之后,他终于决定复查这次案件,结果果然发现了许多冤案。尽管他从未承认错误,但最终还是杀掉了那些错办案件的官员,并放了韩宜可。
从此,韩宜可成了与朱元璋关系复杂的特别存在,他不仅敢与皇帝硬顶,还因为直言不讳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职位,但这也让朱元璋心生疑虑,开始怀疑他是否另有所图。
四、你是不是把钱藏起来了?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来到韩宜可家中,却发现他家贫寒,一点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朱元璋惊讶,心想,韩宜可怎会这么穷?于是他不禁半开玩笑地问:“你家这么贫困,是不是故意藏起了钱等我来?”
韩宜可当场拿出一个箱子,摔在地上,表明一文钱也没有。朱元璋愣住了,随即笑着拍了拍韩宜可的肩膀,赞扬他为官应当简朴,勉励他说:“你这样做才是对的。”
然而,韩宜可独特的为官风格,引来了不少敌人的嫉恨。胡惟庸便是其中之一。他利用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设计陷害韩宜可,最终让他被定下死罪,并准备处斩。
朱元璋下令审批问斩名单,赫然发现韩宜可的名字,心生警觉。就在这个时候,一声雷响,朱元璋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决定亲自查明真相。最终,他挽救了韩宜可的性命。
五、有种让我把话说完
随着胡惟庸的垮台,韩宜可也从监禁中被释放。朱元璋对胡惟庸案件牵扯到的大量罪臣家眷进行了惩处,并决定将其中最漂亮的女性赏赐给有功大臣,韩宜可是其中之一。
然而,韩宜可愤怒地上书朱元璋,严词反对这种行为。他认为连坐和祸及家眷是不道德的,更不符合圣朝之治。朱元璋无奈,只得停止了这一政策。
不过,韩宜可与朱元璋的关系依旧复杂,频繁发生冲突。一次,朱元璋命人将他吊起来,进行拷打审问。韩宜可却毫不畏惧,冷静回应:“有种让我把话说完!”
朱元璋愣住了,表示同意。接下来,韩宜可提出了二十多项关于朱元璋决策上的错误,令朱元璋震惊。最终,朱元璋不得不服气,停止了对他的惩罚。
也正因如此,韩宜可在大明朝的地位变得极为特殊。随着朱元璋的离世,韩宜可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