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闪
\"我要见聂荣臻!他是我黄埔军校的教官,他是我的老师!\"
解放战争期间,敌军中将罗厉戎被我军俘虏。作为一名曾经的战将,罗厉戎内心充满了不服与愤怒,经常大声呼喊,扰得看守的战士们烦不胜烦。他不满蒋中正政府的腐化,也不服气自己所带领的1.7万大军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历史中,尤其无法接受自己几十年戎马生涯的最终结局——沦为俘虏。
初期,罗厉戎在关押中相对安静,曾写信给门口的守卫,请求允许他做些辣味饭菜,理由是他来自四川,习惯吃辣。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用来制造声响的借口,目的是想引起聂荣臻的注意,渴望与这位黄埔教官谈一谈。然而,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让他更加焦躁,最终以大声呼喊、吵闹作为回应。
直到某一天,聂荣臻终于推开了那扇门。看到这位昔日的教官,罗厉戎立刻站得笔直,行了一个军礼,瞬间安静下来。
面对聂荣臻,罗厉戎开始坦言自己知道的一些机密,显然在这位曾经的老师面前,罗厉戎低下了头,做出了从未有过的让步。
罗厉戎,1901年生于四川渠县,年轻时便赴南京求学,接触到众多志士,逐步走上了反对北洋政府的道路。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不久后便加入了战斗。1925年9月,黄埔军校培养了他这一批青年军官,他被任命为见习排长。聂荣臻也于同年9月来到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虽然有传闻称聂荣臻没有直接教授罗厉戎,但作为黄埔的教官,聂荣臻无疑是罗厉戎的老师。这一师生关系,成为了罗厉戎后来反复提起的一个重要身份。
从军后,罗厉戎参与了南北战斗,职务逐步升迁,成为家乡渠县历史上最高职位的军官。然而,他从未在家乡建立个人势力,家境亦不显赫,家人过着低调生活,鲜有人知他曾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
抗战爆发后,罗厉戎作为第78师副师长,随部队赴上海参加战斗,英勇抗击日军。他指挥的部队伤亡惨重,罗厉戎凭借顽强的战斗力和功勋升任第40师师长。在徐州突围后,他坚守归德,面对日军的飞机轰炸和炮火,成功炸毁了7辆敌坦克,重创敌军。
然而,归德的防守并未能避免战线的全面崩溃,敌人全面溃败,罗厉戎只能选择撤退。
1939年,罗厉戎调任陕西,担任胡宗南的第一军副军长。此后,他与八路军发生过多次冲突,封锁陕北。抗战胜利后,罗厉戎带领第三军接受日军投降,重整防线,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罗厉戎曾是我军的老对手,甚至在红军时期便与我军多次交手。如今,抗战胜利后,他与我军再次对阵。聂荣臻,作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员,在保定和新乐地区成功截断了通往石家庄的敌军铁路。罗厉戎的唯一援军是胡宗南,但胡军被牵制在西北,无法提供支援。
1947年10月,清风店战役爆发,晋察冀野战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此战我军采取了“随机应变”的策略。在保定一带,敌军躲避不战,我军决定改变计划,集中主力打击罗厉戎的第三军。
罗厉戎急忙赶到保定以南,但此时他已经与我军主力远离,处于孤立状态。虽然他认为我军距离清风店较远,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但我军将士通过长途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往目标地,最终成功包围并歼灭敌军。
战斗的胜利不仅令我军彻底打垮了敌军,还成功俘虏了罗厉戎,创造了清风店大捷。
被俘后,罗厉戎一度情绪激动,要求见曾经的黄埔教官聂荣臻。看守战士对此嗤之以鼻,但罗厉戎坚持不懈,大声喊着要见“老师”。几番争执后,聂荣臻终于出现在他面前。
当聂荣臻进屋时,罗厉戎立刻站起,恭敬行礼:“聂教官好!” 两人在交谈中,罗厉戎向聂荣臻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诉说自己对蒋政府的愤怒,并请求宽大处理,愿意回四川做厨师。
聂荣臻在与他交谈中,提醒他过去在淞沪战场上所做的贡献。对于聂荣臻的宽厚态度,罗厉戎深感意外,并表示感谢。在聂荣臻的启发下,罗厉戎逐渐软化了态度,解放后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
1960年11月,罗厉戎获特赦,是第二批获释的战犯之一。在组织的帮助下,他重新团聚了家人,并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最终,罗厉戎的子女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才出众。1991年,90岁的罗厉戎在北京去世。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士兵的成长与转变,也见证了战争历史中的复杂人性和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