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初期,宗室中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将领,如李世民、李孝恭和李道宗等,他们在征战沙场的过程中,为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随着唐朝政权逐渐稳固,宗室中再难见到如此傑出之将领。在唐玄宗的统治下,李唐宗室中又有一位名将脱颖而出,他在西北战场上击败吐蕃,在北方击溃契丹,展现出与其曾祖李世民相似的雄图之风。那么,这位唐朝宗室的杰出将领到底是谁呢?
一、吴王之后
此人名为李祎,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吴王李恪。李恪在贞观年间深受李世民宠爱,唐太宗曾对其赞誉有加,称其“吴王恪英果类我”。然而,在唐高宗初年,“房遗爱谋反”事件爆发,长孙无忌借此事件陷害李恪,致使李恪含冤自尽。同时,李恪的四个儿子也被流放,直到684年,才得到朝廷的宽恕。李恪的第三子李琨在武则天时代表现出色,他曾任职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以贤能闻名。圣历年间,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反叛,李琨被任命为招慰使,成功平定骚乱,“安辑荒徼,甚得其宜”。李祎是李琨的长子,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志向,待人谨慎而有礼,特别是对母亲的孝顺以及与弟弟们的亲密无间,常被人称道。他本应继承吴王的爵位,但他坚决将其让给了弟弟,唐中宗对此深感欣赏,特地封李祎为嗣江王。
二、名扬战场
景云年间,李祎长期在地方上任职,先后担任德、蔡、衢等州刺史,期间避免了复杂的朝廷斗争。唐玄宗即位后,李祎继续担任地方职务,并被晋封为信安郡王。凭借他卓越的治理才能,他逐渐受到朝廷重用,并被召回朝中。727年,李祎为母亲守丧期满后,出任左金吾卫大将军。此时,吐蕃不断对唐朝边境进行威胁,“河、陇震骇”,唐玄宗遂任命李祎为朔方军节度使。李祎到任后,迅速稳定了局势,赢得了民心。接着,他带领将士们奋勇作战,“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强力攻占了吐蕃的军事要塞石堡城,收获了巨大的战果,“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唐军借此基地大举扩展,“河、陇诸军游弈拓地千余里”,使得吐蕃多年不敢再犯边疆,并向唐朝求和。
三、功高被抑
在成功解决了吐蕃威胁后,唐朝的北方局势又面临新的挑战。契丹的重臣可突干弑杀契丹王李邵固,并胁迫奚人叛降突厥。唐玄宗得知消息后,立刻调兵遣将,派李祎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前往应对。732年,在枹白山之战中,唐军初战失利,正当危急时刻,李祎带领援军赶到,成功扭转战局,“祎等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战后,李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且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但由于他的战功过于显赫,逐渐引起了朝中宰相们的嫉妒,他们刻意压制李祎的功绩,甚至不如实向皇帝上报。734年,李祎一度被贬谪,调任衢州刺史,并先后在滑州、怀州任职。直到740年,李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光荣退休,三年后病逝,享年八十余岁。唐玄宗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久久无法平复悲伤。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