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春季,蒋军作战厅厅长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参谋总长陈诚向蒋介石推荐了郭汝瑰——当时担任蒋军总参办公室主任的他。老蒋召开会议讨论继任者,最终决定由郭汝瑰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然而,何应钦提出异议,他表示:“郭汝瑰与匪军有过往来,且其行为有诸多可疑之处。他的住所布置极其简陋,从不曾光顾花柳巷,这一切都显得不太寻常。”对此,老蒋稍感不悦,回应道:“军人生活应当简朴,不去青楼买笑,郭汝瑰恪守本分,难道这不对吗?至于与匪军的接触,大家都清楚,是合作时期的事。”听到这里,何应钦选择沉默。
为了进一步了解郭汝瑰,老蒋派遣小蒋进行调查。在郭汝瑰外出时,小蒋特意前往他的住处,发现墙面略显陈旧,房间内摆设极为简单。书桌上仅有几本兵书和郭汝瑰为将领写的文章。小蒋回报给老蒋,老蒋听后称赞道:“难得有如此敬业且节俭的将领。如果大多数人都像郭汝瑰,事业怎能不蒸蒸日上?”因此,老蒋决定任命郭汝瑰为作战厅厅长。
郭汝瑰于1907年9月出生在四川铜梁(今属重庆),出身书香门第。他从小热爱读书,18岁时受进步思想影响,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毕业后,他在川军的政治部任职,并加入了组织。随着老蒋展开清共运动,郭汝瑰与组织的联系被切断,之后他曾赴日本留学,进入陆军大学深造,并在蒋军第17军14师担任参谋长。
抗战期间,郭汝瑰参与了武汉保卫战,他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坚守了整整七天七夜,成功歼敌3000余人。这场战斗令陈诚对他大加赞赏,郭汝瑰被提拔为第20集团军参谋长,逐渐步入蒋军高层。然而,他在看到蒋军高层的奢华腐化后,感到心灰意冷,认为在这样的阵营中前途渺茫,他渴望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
1945年,任廉儒找到郭汝瑰。郭汝瑰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想前往延安的意愿。随后,任廉儒带他见了董必武,董必武建议郭汝瑰利用现有身份为组织效力。郭汝瑰欣然接受了任务,成为了一名卧底将军。
1945年9月,郭汝瑰通过陈诚的推荐,成为总参军令部处长,负责策划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计划。他将这些蒋军的绝密信息送到了董必武手中。通过组织的指令,部队及时向已投降的日军发动进攻,成功夺取了大量武器和领土,令蒋军的计划失败。
担任作战厅长期间,郭汝瑰为组织提供了超过100份关键军事情报,这些情报通过任廉儒传递给后方,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郭汝瑰的任职并非一帆风顺。1947年3月,发生了一场“倒郭”风波,350名军官集结在中山陵高呼“打倒郭汝瑰”,并在南京的多个军营内张贴标语,甚至发放传单。毛人凤将这些传单带给了老蒋,上面写着郭汝瑰因是陈诚的亲信,在短短一年内已三度升职,令人无法接受。
老蒋对此感到愤怒,询问毛人凤为何如此多的人要求罢免郭汝瑰。毛人凤解释道:“郭汝瑰负责国防部机关的改组工作,合并了大量部门,许多原本的工作人员失去了职位,心中不满,便将矛头指向了郭汝瑰。”老蒋生气地说:“这是我提出的整军计划,郭汝瑰只是按我的指令行事。如果这些人不敢公开反对我,就将气撒在郭汝瑰身上。你要警告他们,如果再闹事,就将他们全抓进监狱。”这场风波最终没有对郭汝瑰造成实质性伤害。
1947年5月,郭汝瑰传递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那时,我军已经攻占了泰安,并向梁丘地区推进。郭汝瑰收到老蒋的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汇报山东战场的情况。他赶到老蒋官邸,与陈诚、刘斐、侯腾等参谋讨论作战方案。老蒋决定发动汤恩伯、欧震、王敬久等兵团进行合围。郭汝瑰随即联系任廉儒,将作战方案交给他,并特别提醒要注意蒋军王牌——张灵甫的整编74师。通过提前获得这些情报,我军成功截断了蒋军的通讯,并将74师围困于孟良崮,最终全歼了74师,击毙张灵甫。此役对蒋军士气造成了重大打击。
郭汝瑰在多个战役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及时的情报传递,我军能够做出迅速反应。尤其在辽沈战役中,郭汝瑰将蒋军的每一阶段行动方案,包括兵力、装备和通讯密码,都提前泄露,使我军能够做好充分准备,最终取得了胜利。蒋军在东北战场的连败引发了杜聿明的怀疑,后者在一次会议中与郭汝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随着战局不断变化,郭汝瑰的卧底身份逐渐暴露。最终,1949年12月21日,郭汝瑰率部在宜宾成功起义。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老蒋的防守计划,使西南蒋军陷入了混乱。老蒋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未曾早些听信杜聿明的警告。在台岛的会议上,老蒋愤慨地说:“我的江山,竟然是郭汝瑰亲手送给敌人的。”
郭汝瑰的起义不仅破坏了蒋军的西南防线,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战后的回顾中,老蒋深感自己在对待郭汝瑰的处理上有多么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