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1年,楚悼公去世。在他的葬礼上,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当时,一群楚国贵族突然对准了前来送葬的吴起,箭如雨下。吴起发现形势危急,便急忙冲入灵堂,扑倒在楚悼公的尸体上,试图躲避箭矢。然而,这些人毫不手软,箭矢仍然精准地射中吴起和楚悼公,两人都被射成了刺猬。正如《吕氏春秋》所记,吴起在临终时强忍着剧痛,声嘶力竭地喊道:“有人用箭射大王的尸体!”接着,他痛苦地大笑了三声,随即气绝身亡。
吴起,这位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的英雄,从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吴起出生于公元前440年的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富二代。为谋求一官半职,他不惜将家财散尽,然而这种行为却让他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在愤怒中,他杀人而后逃亡至鲁国。在离开卫国时,吴起对母亲发誓:“若不能做卿相,绝不回家!”
在鲁国,吴起拜孔门弟子曾申为师,开始了他的一段修学之路。尽管他努力钻研儒学与兵法,但不久后,母亲去世,曾申劝他回家奔丧。然而,吴起坚守诺言,拒绝回家。他不顾曾申的反对,选择继续追求自己的志向,最终被鲁穆公相中,任命为大将军。可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部分人对他的忠诚心生怀疑。为了消除疑虑,吴起毅然斩杀了妻子,赢得了鲁穆公的信任。随之,他率领鲁军与齐国作战,并大获全胜。
然而,吴起的成功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随着他在鲁国的日益崛起,他的才华引来了贵族的嫉妒。在鲁穆公心中,吴起逐渐成了一个不可信的人物,甚至因为吴起的行为,鲁穆公对他产生了怀疑,最终冷落了这位英雄。吴起为了避免被排挤,选择逃离鲁国,转而投奔魏国。
在魏国,吴起迎来了他人生的新高峰。魏文侯当时雄心勃勃,正在寻求能帮助魏国崛起的将领。吴起的名声传入魏文侯耳中,尽管人们对他的品行有所非议,魏文侯却决定给他一个机会。魏文侯听取了李克的建议,任命吴起为将军,并将魏国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吴起迅速建立了魏武卒,成为战国时期军队职业化的先驱。他领导魏武卒多次征战,先后夺下秦国五座城池,并扩展了魏国的领土。
然而,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他对吴起的信任却大打折扣。魏武侯深知吴起的军事才能,但对其政治上过于精明产生了忌惮。在一次对河西郡的巡视中,吴起直言魏武侯对国家安全的评估过于乐观,这让魏武侯心生不满。随后,魏武侯任命了田文为相国,尽管吴起更具才能,但他始终无法得到相国的位置。吴起心中的不平让他与田文发生了冲突,最终田文直言不讳地揭示出吴起与魏武侯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田文去世后,吴起再次燃起了成为相国的希望。然而,魏武侯再次选择了自己的亲信公叔痤,而不是吴起。公叔痤对吴起的才能既嫉妒又不安,于是设计了一场“婚姻测试”,意图让吴起显露心迹。吴起最终拒绝了婚姻提议,这一事件成为了魏武侯对吴起疑心加深的导火索。
吴起在魏国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屡次获胜,但随着魏武侯的猜忌加重,他最终决定离开魏国,前往楚国。此时,楚悼王听闻吴起的到来,兴奋异常,亲自前往边境迎接。吴起在楚国迅速获得了高位,被任命为宛城守,并很快升任令尹,掌管楚国军政。楚悼王赋予他一个重要的任务——进行变法,力图恢复楚国昔日的荣光。
吴起在楚国实施改革,首先通过削减贵族特权、精简机构、改革军队等措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尽管改革成功,贵族们的怨恨与反对声也愈加强烈。最终,楚悼王死后,那些被吴起改革触动利益的贵族们,趁机进行报复。在楚悼王葬礼上,他们突然袭击吴起,将他射杀。吴起虽未死于战场,但却死于自己曾经为楚国所服务的贵族箭雨之中。
《吕氏春秋》记载,吴起在临终时,强忍着痛苦,最后喊道:“有人射大王的尸体!”这一声呼喊,虽然充满了愤怒,但也成了他用生命反击那些权贵的智慧。楚肃王继位后,将吴起尸体取出施行车裂之刑,这也意味着那些反对吴起改革的贵族得到了复仇。尽管吴起为楚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也因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最终迎来了惨烈的结局。
吴起的死虽令人痛心,但他的军事才华却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吴子》兵书,成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一,直到今日仍为兵法学习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