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1937年6月,红二方面军第4师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干部大会。在会前,红4师的政委李井泉单独通知了红4师的师长卢冬生,要求他出席会议,但具体的讨论内容却是谜团未解。卢冬生师长抵达会场后,看见了老友贺彪(当时担任红4师卫生部部长),于是向他询问今天会议的主题。
贺彪一时间愣住,反问道:“开什么会,连你这个师长都不清楚,我怎么会知道呢?”听到这番话,卢冬生心中不由得一震,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寻常。
随后,卢冬生发现自己座位的安排颇为蹊跷,他的位置是在主席台下,而并非像往常那样在主席台上。尽管他心中疑惑,但会议很快就开始了。李井泉政委在主席台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内容从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一直延伸至最近部队实施的“反军阀主义”和“反游击主义”的讨论。
随着发言的深入,卢冬生逐渐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特别是当他听到发言人提到他和另一位二方面军的高级将领黄新廷(后来的开国中将)的名字时,心中恍若晴天霹雳,他才明白自己为何事先没有了解到会议的具体内容,以及为何无法站上主席台。
在这种令人尴尬的处境中,卢冬生感到愤怒与不满,但他努力保持冷静,表示既然有人对他的工作表现不满,他愿意将指挥权交出。说完这句话,他便中途离开了会场。
这件事情在红4师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波澜,毕竟从1934年10月开始,卢冬生就一直担任着红二军团第4师的师长,他带领这支部队创建过黔东和湘鄂川黔两个根据地,经历了长征,以及强渡金沙江和渭河的激战,曾在六盘山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掩护主力部队的通行,最终顺利到达陕北,并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他在红4师的指战员心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的离去让许多人感到既遗憾又不安。
后来,红4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卢冬生担任旅长,李井泉则是副旅长和政委。然而,卢冬生并没有履职,而是选择前往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继续深造。没过多久,他因健康问题被安排前往苏联接受治疗。卢冬生离开后,358旅的旅长职位由副旅长张宗逊接任。
提到李井泉,红4师的政委,他有着特殊的背景,是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中都曾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之一。他本是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曾担任红35军政委和第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被调至四方面军的红9军工作,而在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二方面军的第四师担任政委,与卢冬生并肩作战,率领部队北进。
尽管李井泉并非红二方面军的本土干部,但凭借出色的才能,他后来成为了晋绥军区的政委以及晋绥野战军的政委,并担任华北第三兵团(即解放军第20兵团)的政委,成为著名的“杨李兵团”政委,实乃身居要职。
而卢冬生将军离开120师后的经历则显得颇为悲剧。他最初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打算回到祖国,却因战争阻碍,与刘亚楼一起留在驻蒙苏军担任参谋。直到1945年8月,卢冬生才得以回到梦寐以求的祖国。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1955年11月16日,他刚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就在街头遭到两名苏军的抢劫而不幸遇难。
以卢冬生的资历和才华而言,若非天意弄人,他的英年早逝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必定会在开国上将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