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揭露真相,曹操的行为或许并非完全由疑心病引发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罗贯中
中医是我国古代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中医所传承的针灸等疗法,深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并令西方医学感到震惊。然而,不幸的是,在漫长的战乱年代,许多古老的医术未能完整流传下来,譬如华佗使用的麻沸散。
麻沸散是我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麻醉药物,当时的效果显著,甚至能够支持进行外科手术。然而,随着华佗的去世,麻沸散也随之失传。那么,曹操为何当年要斩杀华佗呢?
关于曹操斩杀华佗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曹操是因疑心病作祟。当时,华佗因成功为关羽刮骨疗伤而声名大噪,曹操也因此邀请他为自己治病。曹操长期受到头痛的困扰,求医问药无果,最后才找到华佗。
在诊断了曹操的病情后,华佗信心满满地表示能够治愈,并建议开刀取出曹操头中的寒气。虽然华佗说得轻描淡写,但曹操却听得胆战心惊。毕竟在当时,治病开颅是闻所未闻的事,而关羽刮骨疗伤虽然令人震惊,毕竟是小小的创伤,如何能与开颅手术相比?
经过多次询问,华佗的答案始终不变,曹操的疑心开始作祟。他开始怀疑华佗可能与刘备等敌对势力关系过于密切,甚至产生了华佗借治病之名,暗中图谋害自己的想法。曹操一向极为自负,一旦心生怀疑,便不再容忍,于是做出了斩杀华佗的决定。如此,华佗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曹操的这一行为,后世众多评论纷纷,认为这成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污点。那么,曹操真的是仅仅因疑心病才杀了华佗吗?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后汉书》中,关于华佗之死有另一个版本的记载。这个版本揭示了华佗的另一面,证明他并非如传说中的那样纯粹高尚,甚至有些许自私与贪婪。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华佗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非常热衷于寻求官职。每次治病,他都要求病人给予一个官职,面对曹操时,也不例外。
据说华佗到曹操面前后,未多说什么便开始治疗。经过一番操作,曹操的头疼果然得到了显著缓解。然而,华佗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曹操愤怒不已。他告诉曹操,自己的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彻底治愈,但如果曹操愿意给予他一个官职,他立即就能治好。
这一要求无异于对曹操的威胁,十分不合时宜。曹操虽然因头痛困扰已久,但并不愿意被医生以这样的方式胁迫。于是,他答应给华佗一个职位,但条件是必须等到病治好之后。华佗接受了这个条件,开始了后续的治疗,曹操的头痛逐渐得到缓解。
然而,曹操始终没有兑现诺言,未立即给予华佗官职。曹操心中越来越怀疑,这个还未得到官职的医生,是否已经学会了要挟他。若日后给了华佗官职,是否就会遭遇背叛?两人最终决裂,华佗也被迫离开。
离开曹操后,华佗继续行医,但曹操却始终无法忘记这个“神医”。他多次命人召华佗前来,但华佗以其妻病重为由,拒绝了召唤。曹操显然并不信任这一理由,他觉得华佗是故意回避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将华佗抓捕,并最终将他处死。
这次与曹操的矛盾,实则源于华佗自己在处理事务时的错误决策。如果他一开始就明码标价,要求合理的报酬,或许曹操会更加理解他。然而,华佗却选择了通过威胁来达到目的,这无疑让曹操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曹操以睚眦必报著称,华佗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后汉书》的记载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毕竟这是后人所写,可能受到了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如何,华佗的医术无疑十分卓越,他不仅开创了麻醉手术,还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中医多注重调理,而华佗却早在古代就强调了身体锻炼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这便是他创立五禽戏的背景。
古代的中医往往医武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才能有效抗病。而现代的医学虽然强调疾病治疗,但却往往忽视了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一个强壮的体魄在遭遇外伤时,能够有效减少伤害,甚至能在灾难现场提高生还率。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健身和运动,现代健身文化在中国也越来越盛行。
也许未来,我们会见到更多像关羽一样能通过刮骨疗伤来治病的“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