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荆州市城区北郊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荒凉、无人居住的广袤区域。尽管今天这里看似荒废凄凉,若将时光倒回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这一带可是非常繁华。这里正是楚国的都城,《史记》称之为“郢都”,学术界则称之为“纪南城”。
自20世纪50年代起,考古学者便开始对纪南城进行深入研究。经过详细的勘探与测量,考古学家们确认纪南城曾是一座近似正方形的古城,东西方向长约4.5公里,南北方向长约3.5公里,总面积接近16平方公里。
与荆州古城不同,纪南城并非以砖石为建筑材料,而是以土堆为基础构建的土城。城墙上没有使用一块砖,全由厚重的泥土堆砌而成。如今,城墙已经变成了低矮的土堆,沿着城墙走一圈,周长大约为15506米。纪南城也曾有护城河,但如今河水早已干涸,剩下的只有一片低洼的湿地,最宽的部分曾经可达近100米。
虽然纪南城的城墙并不完整,四周共有28个缺口,但其中有的缺口被认为是当年的城门,其中既有供陆路通行的陆门,也有专为水路设计的水门。在水门的遗址处,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木柱残骸和柱洞。此外,在城内,考古学者还找到了多处水井和排水管道,这些都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城市规划和水利设施。
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纪南城的遗址划分为宫殿区、作坊区和墓葬区三大部分,其中墓葬区尤为引人注目。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样,楚国的先民也习惯将墓葬设立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因此墓葬区被建在了纪南城的外围,最远处甚至有几十公里之遥。目前,考古人员已在纪南城四周发掘出数千座楚国古墓。通常,墓葬等级越低的,离城池越近,主要分布在雨台、九店等丘陵地带。而等级较高的墓葬则较远,最远的甚至到达沙市观音垱和沙洋的纪山。
尽管迄今已发现了数千座楚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远未揭示全部谜团。根据考古学者的推算,纪南城周边可能还埋藏着十几万座古墓,仅雨台山一带就有超过4万座古墓。大多数已发掘的中小型楚墓为长方形、竖穴式结构,棺椁一般为木质,采用榫卯结构拼接,尸体上常常覆盖竹席或丝织品,头部朝南,尸体平躺。随葬品中,陶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最为常见,多数随葬品被安放在头箱内,没有头箱的则散放在尸骨周围。
在这些古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许多规模庞大的家族墓地。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越王勾践剑”出土的望山家族墓地,该墓地位于望山,是邵氏家族的墓群。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一座名为“望山一号墓”的墓葬,出土了多达783件随葬品,其中铜器和漆木器最多。另一座位于纪南城西郊的八岭山墓地,发现了一座庞大的甲字形墓葬,墓主或许是楚悼王或楚肃王。
而在纪南城的古墓遗址中,最有名的当属熊家冢墓地。熊家冢被普遍认为是楚王的陵墓,位于纪南城西北方向,距离城池约26公里。墓地由主墓、陪葬墓、殉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等组成。主墓的封土堆高大、呈甲字形,至今已经发掘出大量车马坑和精美的玉器。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墓最有可能是楚惠王或楚昭王的墓葬。
此外,位于纪南城东侧长湖岸边的严仓墓群和天星观楚墓群也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珍贵的文物在此出土。严仓墓群中的一座带车马坑的墓葬属于战国中晚期的大司马,而天星观的1号大墓主人身份为上卿,2号大墓的女性墓主则被认为是一位卿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