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失败后,康有为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最终选择了逃亡海外,转向尊孔保皇的立场,甚至在海外购岛纳妾,逐渐变成了人们口中那个名为“康金刚”的人物。这个转变和经历,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不少人认为,康有为的辉煌时刻属于清朝时代,因此他是名副其实的清朝人。那么他是否可以算作民国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康有为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清朝,但他在民国时期度过了最后的15年,而这段时期正是他人生争议的高峰。因此,康有为无疑也可以被视为民国人物之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并没有像戊戌六君子那样英勇牺牲,而是选择了逃往海外。他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解释,声称自己是“奉诏出外求救”。他所指的“诏”,就是著名的“衣带诏”。康有为曾宣称自己屡次接到来自光绪皇帝的秘密指示,称自己“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成立,且有些自我辩解的色彩。事实上,光绪帝曾经确实签发过衣带诏,内容为“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但从中并没有看到康有为的名字。在杨锐被杀后,他的儿子杨庆昶曾向康有为求证,最终揭示了真相。
康有为带着这封所谓的“衣带诏”先后前往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他到达这些地方后,便开始激励海外华侨,鼓动他们“齐心发愤,救我皇上”,并以“变法救中国黄种”为目标,要求侨民广泛筹集资金,最终支持其保皇计划。为此,康有为成立了一个名为“保皇会”的组织,实际上这也可以视作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筹集资金的工具。保皇会看似一个政治团体,但实际操作上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因为它的全称为“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并且在全球五大洲设有170多个分支,开展了各种商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康有为个人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益,甚至有说法称,他游历世界所需的费用便来自这些筹集的资金。
康有为的全球旅行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还促使他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他的政治理念从早期的维新改良,逐渐转向了反对民权,拥护君权的极端立场,甚至成为了顽固的守旧派,变成了社会进步的障碍。除此之外,康有为还提出了诸如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时期的后裔,以及美洲文明借鉴了中国古代思想等奇特的理论。他还极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对西方的肤色和人种表现出极高的崇敬,认为白人是“高等人”,并且主张将全世界的人种改造为白人,这样就能消除战争,创造理想社会。
然而,康有为的言行常常矛盾重重。他虽提倡一夫一妻制,自己却拥有多位妻妾。他一生娶了六位妻子,甚至在晚年娶了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子,此举引发了家人强烈的反对。在康有为去世的那一年,一则令人震惊的传闻流传开来。有人称,康有为曾参加德国医生希米脱的医学实验,为了自愿捐献自己,接受了“猩猩睾”的移植,结果由于排异反应,最终七窍流血而死。虽然这一传闻未经证实,但它也为康有为的人生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潮流也不断改变了对康有为的评价。那个动荡的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各种思想的冲突,都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得到了洗净,成为了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