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霍元甲的大女儿霍冰茹回忆:
当时的霍家在村子里,算是中等经济水平,所住房屋都是土坯泥墙,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豪华宅第;其祖父霍恩弟也并没有开镖局,只是人家镖局中的一名镖师。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霍元甲出身大户人家,少年得志,好勇斗狠,因比武与人结怨,以至于他的父母都死于仇家的报复之中。
甚至,有些影视作品中,霍元甲在有元配的情况下,
还与别的女人搞婚外恋,
比如,1981版《大侠霍元甲》中的“赵倩男”,自幼与元甲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让很多人对他们的爱情信以为真。
再如,2006年,在电影版《霍元甲》中,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流亡乡下,
被一位婆婆和一位盲女所救。
可是,历史上的霍元甲并不是这个样子,他只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只不过这个家庭七代习武。
1.霍元甲的家并不“豪”
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出生了。
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就像当地民谣所传:
有女不嫁老东乡,喝苦水,吃菜康,卖儿卖女饿死娘。
正如霍元甲的大女儿霍冰茹所忆,霍家并不富裕,只能算得上中等经济水平,她的祖父,也就是霍元甲的父亲霍恩弟在中晚年时,从他人的镖局中回家务农,闲暇之时,教子侄辈习武强身。
除此之外,
霍家也不是大药材商,
只是霍元甲在农劲荪的药栈里帮忙,说白了,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普通打工仔。
有的时候,为了贴补家用,
20多岁的霍元甲挑着四五百斤重的高粱秸秆
到20里外的天津卫换些零花钱。
与一般人只能挑200斤相比,霍元甲的力量很大。
2.霍元甲并没有爱情绯闻
历史上的霍元甲并没有搞婚外恋,他身边既没有“赵倩男”式的漂亮姑娘,也没有救命之恩的小盲女。
他只有一位妻子,那就是隔壁程村的王氏。
这是霍元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到的女人。
论年龄,她比霍元甲小1岁;论长相,她个头偏高,身材苗条,从她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中,可以看出年轻时的她长相很漂亮。
只不过她也有三寸小金莲。
王氏一生勤劳俭朴,从没有享受过仆人的伺候,她亲自烧火做饭,缝缝补补,喂猪割草更是不在话下,这与电视剧中的那些主仆场面完全不同。
当然,她与霍元甲成亲时,
婚房也是老一辈为其准备的土坯房,
影视剧中的红砖绿瓦、阔气门楼,与她毫无关系。
相反,她与霍元甲相依为命,种地为生,勉强度日。
她为霍元甲生下两男三女,
长子东章、次子东阁,长女冰茹,次女早夭,三女东琴是一个遗腹子,
在她出生时,其父霍元甲已经去世了。
霍元甲去世时,年仅42岁。
从此,王氏开始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想想就知道,当年的王氏吃了不少苦,毕竟要养活四个孩子。
还好王氏能吃苦,很坚强,硬生生地将4个孩子抚养成人。
孩子们长大后,各自有了各自的生计。
长子霍东章一直没有离开母亲,在家务农。
次子东阁,武艺高强,继承父志,毅然决然地奔赴上海发展精武会,
后来,又去了广州和印度尼西亚创办精武会。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从东阁离家赴沪后,其母王氏就一直挂念他,担心他,毕竟,她的丈夫霍元甲就是在这条“道”上遭遇了不测。
1956年,霍东阁在印度尼西亚去世,
王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哭一场,非常伤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氏再也不用为千里之外的儿子担忧了,这或许也是一种释然吧。
让王氏揪心的是另外一个孩子,她就是长女霍冰茹。
冰茹是个苦命的女人。
少时丧父,19岁时嫁到了天津卫李家,两年后,她的丈夫因被招华工,一去没了音信。
冰茹只能与儿子相依为命,她靠给别人做针线活儿勉强度日。
好不容易将儿子养活成人,谁知,儿子赢弱的身体禁不住病痛的折磨,一口鲜血吐出,一命呜呼了。
为此,冰茹几乎哭瞎了双眼;她的母亲王氏也甚为伤心。
试想,如果她的父亲霍元甲在世,霍家的几名子女又怎能落到如此地步?
纵观王氏一生,艰辛劳苦,不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百般痛楚,也经历了生活带来的无奈酸楚。
1960年,王氏去世,享年91岁,算是长寿之人。
在她去世的这一年,已经是霍元甲去世的第50个年头了。
3.霍元甲的三次比武,有两次没有上场
第一次,1901年,俄国的一名大力士在天津戏园设擂表演,口出狂言,号称打遍中国无敌手。
霍元甲得知后,勃然大怒,他邀请农劲荪做翻译,前往戏园比武。
不知是因为霍元甲的强硬气势,还是因为农劲荪的巧舌如簧,见霍元甲来打擂,大力士竟撤擂收场,窜往日本了。
就这样,霍元甲不战而胜,并威震津门,获得了“津门大侠”的称号。
第二次,1910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刊登广告,侮辱我们是“东亚病夫”。
面对奥皮音的公然挑衅,上海武林界十分愤慨,然而,愤慨之后,他们没有人愿意出来打擂。
还好,在上海做事的同盟会会员陈其美想到了霍元甲,他一封飞信邀请霍元甲从天津赶往上海打擂。
霍元甲接信后,与农劲荪匆忙赶到了上海,设下擂台,并用英汉两文写下:
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钢筋铁骨,无所懦焉!
敌我双方,剑拔弩张,互有吞灭对方之意。
谁知,这次比武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
比武当日,奥皮音未敢交手就破胆而逃。
就这样,霍元甲再一次胜利了,同时,他还让上海的民众为之一振。
第三次比武,对手是日本柔道高手。
日本柔道会馆听说了霍元甲战胜奥皮音的事情,他们从日本国内挑选了10名柔道高手赶往上海,与霍元甲“约架”。
霍元甲的徒弟刘振声首先出场,连败5名柔道高手。
日本柔道首领见状,恼羞至极,趁元甲不注意,直扑而来。
出于本能,霍元甲乘势跌日人与台阶之下,断其右臂。
就这样,霍元甲打败了日本柔道高手。
4.霍元甲的徒弟中没有叫“陈真”的人
霍元甲三次比武之后,名声大噪,登门求艺者更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在上海先后战胜奥皮音和日本柔道高手后,上海的同仁志士百般挽留霍元甲在沪传师授业,并在闸北黄家宅筹办一所精武体操学校。
当时,精武体操学校地方很狭窄,资金亦很缺乏,困难重重,纵然这样,前来学习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让霍元甲感动不已,遂打破霍家迷踪拳只限家传的旧规,收外姓弟子为徒。
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收了山东人刘振声为徒。
刘振声因胳臂粗壮有力,人称“铁胳膊刘”,是霍元甲最得意的门徒,继承了霍元甲迷踪拳的技艺。
刘振声在各种《霍元甲》影视版本里都出现过,他就是资质、相貌、个性都平平的“大师兄”。
论武功,没有陈真的强悍;论个性,没有陈真的霸气;论资质,没有陈真的天赋。
殊不知,在历史上,霍元甲的众徒弟中并没有陈真,他的原型就是“大师兄”刘振声。
当年,刘振声带艺拜霍元甲为师,之后,随师父各地闯荡,名震四海。
霍元甲被害后,刘振声暂时接管精武门。
之后,他流落到东北,在沈阳开设了“三光门武术馆”。
张作霖听说了刘振声的为人,邀请他做了张学良的武术教师。
后来,张学良对日本人的妥协态度逐渐引起了刘振声的不满,两者不欢而散。
之后,有人说他落发为僧,改名为刘庆顺,不再以刘振声为称,从此,刘振声在江湖上就神秘地消失了。
还有人说,他与自己寡居的弟媳结合,两人生下一女,名叫彩霞。
1960年,在贫病交加中,刘振声撒手人寰,终年77岁。
5.霍元甲的死因成谜
关于霍元甲的死因,出处不同,版本不同。
即便是影视剧,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有说他是练内功走火入魔而死的,有说他积劳成疾患肺病而死的,有说他是被徒弟出卖,服毒而死的。
对此,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霍元甲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霍自正先生说,他家中有一本《精武本纪》,文章的作者是精武会的第一批学员,也是当时的亲历者。
书中描述的原因是,日本人比武失败后,提出要为霍元甲治疗咳嗽。
疏于防范的霍元甲服用了日本人提供的药后,就暴病身亡了,年仅42岁。
之后,他的弟子把他日常所服之药送到公立医院化验,被证实,夺取霍元甲生命的,正是日本医生所开的慢性烂肺药。
斯人已去,霍元甲死得非常悲壮。
霍元甲去世后,被安葬在上海北郊,墓碑上刻着8个大字:
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一年后,他的胞弟霍元卿、次子霍东阁、徒弟刘振声将他的灵柩送回天津静海小南河,葬入了霍家祖坟。
写在最后:
霍元甲被称为“精武始祖”,他创建的精武会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精武会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发展日益壮大,以至于享誉海内外,霍元甲的画像也被世界各地精武会悬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