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中国古代迷信之风盛行,大多数人都认为死后可以在阴间继续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随之诞生了厚葬的风气。厚葬之风盛行于我国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思想。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互相交流碰撞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最终的结局表明孔孟思想成为了主流。但关于殉葬制度上,两人却秉持不同观点。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治丧以哀为主,不应当用规格制度来判断儿女的孝顺程度,提倡一切从简,更是坚决反对使用金银珠宝陪葬。我们公认在思想层面上孟子是孔子的传承者,但孟子却提倡厚葬,在他的观念中认为不厚葬自己的父母等同于不孝,将厚葬与礼制结合起来。在《孟子》中有一个小故事,孟子的学生因为棺椁的价格太贵不舍得买,反而被孟子教训了一通,由此可见自孟子之后厚葬之风已经变得十分盛行。
等到了战国末年秦汉时期,厚葬之风达到了极盛之时。尤其是始皇帝嬴政登基之后,举全国之人力物力修建他的陵墓,并在其中摆放了数不胜数的奢华财富,光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秦兵马俑,不过是他陵园中的冰山一角,如果能够有幸得以窥见全貌,想必其景象会震惊世界。
富人有他们的厚葬方法,穷人也有厚葬的手段。富人们厚葬自然不必多说,先是修建一个规格庞大的陵墓,再在里面摆放各种死者生前喜欢的财富宝贝,最后将棺椁放入其中。穷人们的厚葬方式对比起来可就简单了不少,先是凑钱买一个棺材,然后再在尸体旁边放上死者生前最重视的物件,下葬之后多烧点纸,撒一碗酒,对于穷人来说这也已经算得上是厚葬了。
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对于丧葬总是有一股执念,那就是一定要在死者身上放点东西,希望他们死后也能够随身携带。但这样的习惯同样催生出一种极为特殊的职业,那就是盗墓贼。自从厚葬之风盛行之后,盗墓贼便随之出现,到了今天我们发现的古代陵墓,毫不夸张的说十有六七都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受到了损坏,给考古界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这些文物被盗走之后,大多数都流入了民间的古玩市场,让那些喜欢收藏古玩的富商出价拍走。但这同样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富商只不过是有收藏这么个爱好,并没有什么好眼光,这样下去可能买回来的文物中,一部分是真货一部分是赝品,这样他们可绝对无法接受,为了证实自己买到的文物是真品,他们选择来到非常火热的鉴宝节目。
在一期鉴宝节目上,一个女子拿着戴了10年的“玉蝉”上鉴宝节目,在节目上声称这个玉蝉绝对是真品,是自己当年在机缘巧合下淘到的。女子从她的身上把玉蝉拿下来之后,果不其然它的做工十分精美,看上去玲珑秀气,确实带有几分古韵。但是做工好并不能代表它一定是真的,毕竟当下的技术想要做出来这样的赝品还是完全可以的,所以一切决定权还是应当交由现场的专家决定。
几位专家看后说道:你胆子真大!这句话说出口把现场的观众和这名女子都吓了一跳,不知道专家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个玉蝉是假的?随后专家对女子解释了这个玉蝉的来历,原来在古代死者去世之后,除了陵墓里面要摆放大量的陪葬品之外,还要在死者的身上和口中放几件珍宝,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够安详的离去,而这个玉蝉极有可能就是死者口中的宝贝。
盗墓贼进入古墓之后,除了搬走一切看到的文物以外,最为重视的就是死者身上的宝贝,因为这些才是最值钱的,这个玉蝉就是盗墓贼通过这个方式从古墓中带到民间,最后经过一番辗转来到了该女士的身边,并佩戴了十年之久。女子听了专家的一席话后感到一阵后怕,毕竟谁也不想天天戴着一个从死人嘴里掏出来的东西,更别提已经戴了十年之久。但专家之后安慰称:虽然这个玉蝉是死者嘴里掏出来的,但它也确实是一件珍品,放到今天能够卖出60多万元,价值比十年前高了好几倍,也算是女子因祸得福。
女子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表示戴了十年之久内心还是舍不得。毕竟当初把它买下来是因为它的做工精美好看,不是因为价格的原因。
参考资料:
《论语》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