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演义》当中,如果要提到最仁义的君主,相信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一个名字,那就是刘备,正是这样一个手无缚鸡的文弱书生,却凭借着自身的仁义,招揽了无数谋臣良将,为其鞍前马后,千古一相——诸葛亮更是为了刘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确,即便是极为狂妄自大的曹操,却依然将刘备视为与自己一样的英雄,刘备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成就,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仁义吗?如果你还是这样想,只能说明还是太过年轻,作为一名君主,一位在乱世当中差点儿问鼎中原的君主,刘备到底有多聪明,根本不用想,通过《三国演义》当中一个情节,便可以看出刘备内心的城府之深。
曹军大军压境,刘备携百姓出逃
建安13年,荆州太守刘表因为年事已高,日夜辗转在病榻,刘备几乎是日夜在其身旁侍候,同为皇室中人,刘表看到了刘备身上复兴汉室的潜质,于是他决意将荆州赠给刘备,对于此时如同丧家之犬的刘备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曹操注定不会让他如愿,虽然如今的刘备只能偏居一隅,借助在刘表的荆州城里,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敌人,自己如果想要问鼎中原,就必须要做到赶尽杀绝。
于是他在建安13年,骑兵五十万,是要一举拿下荆州,当时的曹操势力如日中天,刘备根本难以抵挡,甚至当曹操已经打到完成时,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此时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跑,自己刚刚在荆州站稳脚跟,此时却又被曹操撵得犹如丧家之犬一般,换另外一个人,相信内心都会有些不舍,然而刘备却几乎毫不犹豫,这是作为一位君主应该具有的杀伐果断。
而一向不走寻常路的刘备,这一次再一次做出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决定,他在城内招贴告示,告诉全城百姓曹操大兵压境,自己要弃城逃跑,如果想要逃命的民众可以跟着自己一起,刘备的这一举动,甚至连关羽、张飞这些对他最为忠诚的兄弟都感到意外,因为自己原本就势力单薄,现如今还带着一城老弱病残,不但会拖慢行军速度,并且还会大量消耗粮草,可以这样说,一旦曹操人马追上,刘备的部队根本无力回天。
刘备贤能之下的用心
难道刘备真的这么傻,为了成就自己仁义的名声,用所有兄弟的性命开玩笑?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他已经精确计算过曹操行军的速度,从莞城到荆州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而自己这两天即便带着老百姓们,也早已逃得不见踪影,曹操根本追不上,不仅如此,曹操的10万大军实在规模太大,即便是自己的主力部队遇上,也只有全军覆没的结局。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带一些老百姓。
他们虽然说老弱病残,但关键时刻还是能出一份力,而且这么多人其实也要多上一分。刘备无疑是一位合格的主君,即便在这种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也能对于自己的决定权衡利弊,刘备的这一做法可以赢得三个好处,首先便是收买人心,大军压境,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自然感到无比恐惧,这个时候,他们唯一的指望只能是刘备。如果此时刘备选择独自逃窜,弃全城百姓于不顾,那么今后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失去荆州百姓的民心,自己如果想要再一次反攻,那定是不可能。
做大事之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在刘备看来,自己担心的并不是荆州此次的失手,因为即便此次失手,自己下一次也会将荆州城夺回来,那么荆州老百姓的民心才是自己最需要争取的资源,如果去细细品味蜀国的发家史,我们会发现蜀国的老百姓对于刘备几乎是全力支持,这也正是刘备最擅长的收买人心,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自古有之。
主君才能过人
除此之外,刘备还有另外一层担心,原来此时刘备的军队是一支杂牌军,有些是刘表给自己的,还有一些是袁绍那里的老部下,平日里没有战事,大家还能称兄道弟,但此时面对曹操50万大军的威胁,他们是否能够继续忠心效劳,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刘备才会让老百姓跟着自己一起逃跑,这样一来,就能够将自己仁义的人设立住。
手下的部队但凡敢反水,就会招来千古骂名,逆天下之大不韪,毕竟在那个年代,名声还是非常重要的,刘备巧妙的占领了道德高地,让手下的将士们对他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保障了逃跑路上的安全。而刘备的最后一层考量,则更能体现他宏大的战略目光,早在曹操起兵之前,在荆州城里关于曹操暴虐无道的消息便传得满天飞,老百姓们对曹操早已是恨的牙痒痒。
而此时他兵临城下,无疑也是加深老百姓心里对曹操不好的印象,这一招将曹操放在了老百姓的对立面,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即便三家归晋,曹操却依然只能得个奸雄的名号,而刘关张却成为了英雄的代名词,人们都向往成为像刘关张那样的大英雄,却几乎没有人想要成为曹操这样的奸雄,即便他最后统一了三国。
结语
这一次的荆州出逃,刘备凭借着自己的主公才能,将劣势化为自己日后的优势,在面对拥有着绝对实力的曹军时,刘备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逃跑,而他权衡利弊,选择带领百姓出逃,无论是出于何种利益考量,都不得不称赞他作为主公的贤明,失去了荆州,却得到了天下民心,这笔买卖无论怎么看,都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