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那么一个时期,天下被三个人争着抢,分成了三块地,这就是咱们说的三国时候。不论是北方的老大曹操,还是江东的头儿孙权,再或者是益州的霸主刘备,他们仨都厉害得很,各有各的强大势力。
而且,为了争夺天下,他们四处招募兵马,不断扩充军队,并且身边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三国时期,三个国家势均力敌,谁也别想吃掉另外两个。但奇怪的是,到了公元219年,有个人居然让曹操都感到害怕,他还说,要是这个人还活着,刘备可能早就一统天下了。
【法正感叹刘璋过于懦弱,希望自己能辅佐一名有抱负的主公】
在建安初年那会儿,全国到处都在饿肚子,大伙儿都忙着保命。就在这时,法正和孟达一块儿跑到蜀地,投靠了刘璋。因为法正立下不少功劳,所以很快就当上了署军议校尉,不过呢,虽然他职位不低,但实际上并没被多看重。
为啥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刘璋手下的那些官员,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损,都跑去跟刘璋讲“法正其实没啥大能耐”。
所以刘璋没叫法正来见面,只随便给了他个小官做做,法正也因此常抱怨自己没被好好用上。法正的铁哥们张松特别着急,老是为法正打抱不平,他不明白,这么有才能的人咋就不被重用呢?
没过多久,曹操那边来人,说想让刘璋派张松去荆州见他。张松心里明白,曹操这人心思大得很,要是蜀地被他占了,那不管是谁,日子都不会好过。
张松回去跟刘璋讲了自己的打算,还劝刘璋别理曹操,去跟刘备联手。刘璋一听,觉得张松说得挺在理,就打算跟刘备交朋友。可新的问题来了,得派谁去跟刘备见面呢?
古代时候,使臣的本领对外交关系很关键。刘璋瞧了瞧自己身边的人,感觉谁都没法担起这差事。就在这时,张松觉得法正大展身手的机会到了,连忙向刘璋举荐了法正。
一开始,法正心里直打鼓,怕自己胜任不了任务,可张松一个劲儿地劝,法正也只好鼓起勇气接下了。没想到,就是这次和刘备见面,让法正动了想要辅佐他的念头。
回到刘璋那里后,法正就跟刘璋讲,刘备特别有本事,咱俩要是能跟他联手对抗曹操就好了。法正私下里还跟张松嘀咕:“刘备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特想跟你一块去投靠他,可惜现在还没法这么做。”
后来,刘璋得知曹操打算攻打张鲁,他心里慌了。因为如果张鲁败了,自己迟早也得被曹操收拾。所以,刘璋琢磨着怎么对付曹操,想来想去,只有两个法子,要么就跟张鲁联手一起跟曹操干一架。
可是刘璋心里打鼓了,觉得跟张鲁打起来自己没胜算,还可能把自己的老本都赔进去。这时候,法正和张松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们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要是刘备不来帮忙,大伙儿都得玩完。
所以就派法正去给刘备送信,那时候的法正已经看不惯刘璋的胆小怕事,他心里特别想帮刘备,于是就给刘备出了个主意。
法正对刘璋讲:“你也知道,主公刘璋这人既糊涂又胆小,不过这样反倒好对付。要是你真有心想让汉朝再兴盛起来,那就带兵去打刘璋吧,到时候,我和张松会从里面帮你一把。”
刘备不说话了,他心里想着,自己和刘璋好歹也算亲戚,现在却跟他的谋士一起算计他,这事儿太不地道了,不符合仁义的标准。可法正提醒刘备,别忘了你心心念念的汉室大业。
【法正辅助刘备,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没过多久,刘备就带着军队把刘璋的城池法正那儿给围了起来,法正自己呢,也没闲着,他给刘璋写了封信。在信里,法正说,自己虽然算不上忠心耿耿,但也没做过对不起您这位君主的事,希望您还是好好想想,怎样才能保住您家人的安全。
现在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绝地的安全,更别提城里的老百姓了,你舍得让他们跟着你遭罪吗?再说,刘备那边已经让张飞分三路来攻打你了,你现在是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啊。
刘璋太胆小了,他怕一反抗就会丢掉性命。可他手下的人却没这么耐心,太守许靖想背着刘璋投降刘备,可惜被发现了,没成功。
刘璋瞧见自己手下的一些人已经投了降,心里明白大家的心思都不在他这儿了,于是他就打开城门,向刘备投了降。有了法正的帮忙,刘备轻轻松松就拿下了益州。不过呢,因为之前许靖想背着刘璋直接投降刘备,刘备就看不上许靖。
这时候法正对刘备说:“像许靖这样名声在外,其实没啥真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主公要是不好好待他,外人就会说您不懂珍惜人才,这样一来,怕是会让大伙儿失望啊。”
刘备听完法正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对许靖特别好。但其实法正的能耐还大着呢。不过有些人就是眼红法正成了刘备跟前的得力助手,可他们也知道刘备的脾气,只好去找诸葛亮抱怨。
夺得益州之后,法正就当上了刘备在蜀郡的太守,还被封为了杨武将军。他在朝廷里能给刘备出谋划策,到了战场上又能带兵打仗。像这样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刘备当然是非常欣赏啦。
法正这个人恩怨分明,要是谁对他有恩,他肯定会回报人家,可要是谁得罪过他,他也一定会找对方算账。所以,法正自己动手解决了几个以前想害他的人。
这给了那些本来就眼红法正的人一个机会,他们跑去跟诸葛亮告状:“法正在蜀郡太嚣张了,您现在得管管他,不然以后准得出乱子。”不过,诸葛亮却没当回事。
他跟那些大臣说,想当年刘备还没到益州那会儿,整天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安稳,白天黑夜都怕曹操和孙权带兵打来。
多亏了法正的帮忙,我们才能来到这里,大家都该谢谢法正。何况这是人家的地盘,他要处罚谁,也没什么不对,大家只好都散了。
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法正跟先主说,曹操虽然打败了张鲁,占了汉中,但他没接着打蜀地,只是留了些人守着就回去了,这肯定是因为他家里有事儿。
法正对刘备说,眼下是攻打曹操手下守将的大好机会,咱们要是立马出兵,打赢了他们,就能收获大堆粮食,还能占领好大一片地方,并且这些地方都很重要,好守不好攻。
告诉刘备要趁现在条件好赶紧行动,刘备权衡了一下好坏,最后决定出兵,法正也跟着一起。法正瞅准机会,一声令下就开打了,没多久就把夏侯渊的部队打败了,攻下了那座城。
这时候,正在往西边打仗的曹操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琢磨:“刘备自个儿肯定想不出这计策,背后必有高人指点。”同时,曹操也在心里暗暗盘算,法正这人特别有能耐,将来必成大器,恐怕会给自己惹来大麻烦。
【三、法正去世,刘备痛哭,诸葛亮叹惋,曹操庆幸】
没过多久,刘备自立为王,他任命法正做了尚书和护军将军。可没想到,第二年法正就因为生病离世了。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难过,为法正伤心大哭了好些天。
诸葛亮和法正平时不怎么打交道,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好处,他们得一起使劲儿。在给刘备出谋划策时,诸葛亮也常觉得法正的点子挺新奇。
这时候,关羽逃到了麦城,结果被吕蒙给杀了。刘备一听,火冒三丈,立马带着军队就去打孙权,想给关羽报仇。可诸葛亮心里明白,这场仗根本没法赢,所以就带着其他大臣去向刘备求情,让他撤军。
刘备因兄弟被杀,满心仇恨,已经失去了理智,根本听不进诸葛亮的劝告。不出所料,第二年他就打了败仗,逃回了白帝城。而早已料到这一结果的诸葛亮,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真是可惜啊,法正还在世那会儿,刘备和曹操打了起来,那时候的情况真的不妙,根本不适合再战,可刘备就是不听劝,非要继续打。
那时候,曹军射来的箭密密麻麻,跟下雨似的。法正挺身站在刘备前头,刘备连忙叫法正躲开,可法正就是不肯。他对刘备说:“您都不怕,我哪有理由害怕呢。”
刘备看重人才,没办法只能对法正说,咱俩一起跑吧,接着就撤了军。也多亏了法正这么做,刘备才又一次幸运地躲了过去。
所以诸葛亮因此感慨万分,心想如果法正还在世,肯定能想办法拦住刘备。可这时候的曹操却乐开了花,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要是没法正,刘备也不会这么强大,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