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在《太公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太公阵”,这是他根据多年的治军与作战经验总结出的重要阵法,结构严谨、变化多端,被后世视为兵法中的基础阵式之一。
司马穰苴在《司马法》中提出了“五行阵”,他结合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特点,把阵法的布局与自然之道联系起来,使作战方式更加灵活,也为后来的军事思想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管仲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对《太公兵法》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系统化。他将原本分散的内容进行归纳,使兵法更加清晰易用,也让太公兵法的影响力在当时和后世持续扩大。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进一步发展了阵法理论,并提出了“五行八卦阵”。他把五行与八卦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使阵法更具机动性和策略性,被认为是冷静、精巧且富哲理的战争布局。
诸葛亮在《八阵图法》中总结出著名的“八阵图”,以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为结构基础,将自然变化融入军事布阵中。他所创的阵法被誉为变化无穷、攻守兼备,是传统兵法中的巅峰之作。
韩擒虎提出了“九军阵法”,这其实是对八阵图的另一种称呼。因为在他的使用和解释中加入了更多变化与分化,使阵法呈现出九军协同、层次更丰富的特点。
李靖在《卫公兵法》中提出了“六花阵”,他以六个方向的配合和联动为核心,将兵力分布与整体协作融合在一起,使阵法在灵活性与稳定性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在唐代军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