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与敌人在黄桥镇发生激战,敌方兵多粮足,自以为必胜,将新四军死死压制着,可是,正当战事危急之际,却有一个新四军司令员站出来,举着手中的马刀身先士卒,带着身后的将士冲向敌阵,与之搏杀,将对面打了个落花流水,因为这个司令员的勇猛,促使这场战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拼命三郎
这不是什么"抗日神剧"中的情节,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场面,这次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作"黄桥决战",这个司令官的名字叫做陶勇,当时他指挥的第三纵队身背守卫黄桥阵地的重大责任,面对强悍的敌人,陶勇深知这个时候,他这个长官唯有身先士卒,才能鼓舞士气,于是他便携着大刀带头冲锋。
陶勇的英勇果敢,让当时观战的粟裕激动万分,在望远镜里看到陶勇领兵作战的经过之后,粟裕这个见惯杀伐的老将竟也不由地湿了眼眶,直道勇将难得,大赞陶勇有血性,有"拼命三郎"的风采。
陶勇将军一生颇为传奇,他原名叫做张道庸,生于1913年,是个穷的吃不上饭的放牛娃,16岁那年他遇上了游击队,看到人生希望的他毅然入伍,改名陶勇,从此便是戎马一生。因为在队伍里作战英勇,上级有意栽培这个年轻小伙,就让他去红军大学念了几年书,本来就很有作战天赋的陶勇,又在大学里提升了理论素养,更是如虎添翼。
1936年他顺利毕业,前线战事紧迫,人才稀缺,刚毕业的陶勇就被委任为师长,而且立刻就接到了任务,带着大军渡过黄河,加入西路军,前去征缴盘踞于西北一带的军阀马步芳。可是这场仗因为双方实力悬殊,加上当时战略战术的失误,导致红军方面遭受到了长征之后最严重的一次损兵折将。
不过陶勇依然在不利的情况下让马步芳尝到了苦头,1937年,陶勇所率部队在倪家营子这个地方和马家军对峙了将近一个月,陶勇这边多半都是装备简陋的步兵,对面却有好几个骑兵师。但陶勇并没有吃亏,他利用地形优势带着将士们昼伏夜出打游击,并且利用骑兵依赖战马的劣势,在村内进行埋伏,对骑兵予以打击,一个月的时间,陶勇率部斩杀了敌军一万余人。
虽然西路军的西征惨遭失败,但是陶勇的作战依旧为大部队争取了许多时间,可是陶勇及其部队却逐渐失去援助,弹尽粮绝,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陶勇率军突围,令部队分散开来,免得引起注意,经过数日突围,大部分部队得以逃脱,但是陶勇却不幸被俘。
还好当时抗战全面爆发,正值用人之际,在各方斡旋之下,陶勇被释放出来,重新带兵征战,不久,便发生了那一场令他扬名的"黄桥决战"。
有勇有谋
陶勇既勇猛,也有身为大将的谋略,抗战期间,一个伪军团团长挑衅前来征讨的陶勇,要陶勇过来谈判,部下都劝陶勇不能中计,陶勇却胸有成竹,他看出对方虽然装备精良,但并没有会用兵之人,所以只是仗着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与陶勇抗衡,对方虽然嚣张,其实内里是绣花枕头,只要自己前去痛陈利害,便有把握劝降。即使对方负隅顽抗,也逃不出自己安排在城下的包围圈。
就这样,陶勇"单刀赴会",让那伪军团长大为惊讶,陶勇与团长在城边和谈,他言明,此时投降,可以算作起义,尚可保全性命,以功赎罪,如果不降,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陶勇这边云淡风轻,对方却早已被他的气势威慑,当场便同意投降,陶勇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就了一段佳话。
抗日战争之后,解放全中国便提上了日程,陶勇参与淮海战役之时,粟裕大将甚至他能力不凡,便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率军对抗老蒋的爱将杜聿明,杜聿明此人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虽然在如今的人们看来,他是个失败者,但是当年他却是解放军的心腹大患,这个老狐狸真不是常人可以对付的。
正因为不好对付,才要找陶勇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去对付他,陶勇一路高歌猛进,打的对方丢盔弃甲,杜聿明为了保存实力,就放弃了徐州,带着麾下三个兵团撤退,前去其他地方增援,陶勇知道,这个家伙是敌军一个灵魂人物,抓住他,敌人必定士气大损,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他。
戎马一生
陶勇指挥着几个纵队从不同的方向追击杜聿明,切断他的后路,绝不能让他逃脱,恐怕杜聿明这辈子都没有如此狼狈过,被人追着打,几天下来,杜聿明的精锐部队已经在逃窜中损失殆尽,其余的兵马也都溃不成军,陶勇带着人马紧追不舍,高喊着活捉杜聿明的口号,不久之后,杜聿明便被围困。
面对穷寇,陶勇决定围而不打,慢慢耗死对方,接下来的时间,陶勇命令宣传部队向对方喊话,缴枪不杀,投降有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心理攻势下,对面的敌军每天都有许多人倒戈,杜聿明身边的兵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看到时机差不多了,陶勇命令部队发起总攻,而且特意交代,不准放过一个可疑之人。杜聿明见势不妙,便乔装改扮想要钻空子溜出去,被陶勇安排在外面包围的部队当场抓获,随后陶勇立刻叫来一些投诚的人员前来确认杜聿明的身份,杜聿明看到大势已去,只能认栽。
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陶勇带着两万人出征,因为全程指挥得当,损失极小,还收编了三万投降的敌军,俘虏了包括杜聿明在内的十几个敌方的要员,成为了最大的功臣之一。
陶勇几乎一辈子都在征战,每一次中国的重大战役都有他英勇的身影,他是英雄,是人民的守护神,他当年的战友们一提起他都是满口赞誉,他们说,与陶勇将军相交,是相见恨晚,至死不渝,这样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将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有着光辉的形象。
斯人已逝,但英魂长存世间,新中国每一处山水之间,都有着将军当年英勇抗敌的影子,国旗上,留存着他不朽的功绩。